海政文工团
范琳琳的个人生活
成功:离不开丈夫朱一功范琳琳当时来到北京后,一位同学把她引荐给中国国际音像公司的主任编辑朱一功,接着,范琳琳凭超强的演唱实力顺利地签订了合作协议。后来,朱一功将徐沛东谱曲并重新配器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交给了范琳琳,他希望范琳琳能凭借民族唱法的深厚功底,运用通俗唱法这一手段,表现一种浓郁的民族韵味,唱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范琳琳回忆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时告诉记者:“当时我非常地紧张,几天晚上都睡不着觉。后来我干脆决定对这首歌进行大胆的处理,一改当时流行的港台音乐的平缓抒情方式,变得奔放而高亢,结果一唱完,徐沛东和朱一功他们都高兴得鼓起掌来。”接着,范琳琳又演唱了徐沛东作曲的《我热恋的故乡》,这两首歌一经推出,立即唱到街知巷闻,并引发了中国流行乐坛的“西北风”劲吹。之后,范琳琳又和刘欢合作录制了一盘《信天游迪斯科》,其中包括《黄土高坡》等后来流传全国的歌曲,更是把“西北风”吹得漫天翻卷。在长期的接触过程中,范琳琳和朱一功不知不觉地成了朋友,“和他在一起,我总有一种新鲜感,他知识渊博,爱动脑子,对音乐的潮流走向把握得非常准。这个人很细心,人也很好,我们互相切磋交流,彼此都感到离不开对方,1989年我和徐沛东、朱一功再次合作,演唱了《苦乐年华》、《篱笆墙的影子》,这两首‘东北风’的代表作一夜之间风靡全国,把我推上了又一座艺术高峰。我和朱一功于1991年初举行了婚礼,我很感谢他,我的成功他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家庭:这才是人生的重心都说娱乐界重视家庭的艺人是越来越少了,但对于范琳琳来说,说到家庭她总是会牵出心底最细腻的心思,如今,他们的儿子已是堂堂七尺男儿。范琳琳说:“只有家才是自己可以栖息的港湾,享受家庭生活也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实对搞艺术的人来说,每天摸爬滚打会觉得很累的,但见到家人,心情就完全不一样,家庭带给你的温馨感是你在别的地方体会不到的。对于我来说,家庭是我生活的重心。”范琳琳不仅是一个好歌手、好妻子、好母亲,同时还是好女儿,好战士。1991年她的母亲因病住院抢救,范琳琳得悉后连夜从北京飞回大连,望着病榻上生命垂危的母亲,她心如刀绞,泪如雨下,这些年来,为了唱歌和部队的工作,她陪伴母亲的时间很少,感到非常愧疚,她希望陪伴母亲度过人生最后岁月,尽一份孝心。眼看着母亲的病越来越重,将不久于人世,此时范琳琳却接到部队的电话,让她赶回北京参加一个重要的晚会,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她还是无法就这样离开。病危的母亲劝她赶紧回去工作,她的父亲也以老军人的口气命令她马上回北京。范琳琳眼含热泪回到北京,而就在她离开的那几天,她的母亲与世长辞,年仅53岁。而这一年,范琳琳胸前戴上了第一枚军功章。母亲去世后,她的父亲积郁成疾,也于1994年4月离开人世,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她的父母双双去世,范琳琳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不能自拔。而此时,海政文工团要求她出访俄罗斯,她擦掉眼泪,在异国为中国海军争得了荣誉。回国后,她服从部队安排,下基层演出以及参加各种晚会演出,这一年,她又获得了一枚军功章。为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她把两枚军功章放在了父母的骨灰盒旁边。因为自己的个人经历,范琳琳深切地体会到人民战士的光荣与伟大,她更加真诚地为战士歌唱,有一次,在一个小海岛上,她专场为两个战士演出,范琳琳说,“那天我唱了多少歌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我是流着眼泪,哑着嗓子离开海岛的,因为其中一个老志愿兵已经3年没有看到大陆是什么样子了,而在这三年里,他也失去了双亲”。范琳琳后来演唱过一首饱含深情的军旅歌曲《大海作证》,表达了她在军旅生涯中的一段重要人生感悟。
范琳琳个人简历年龄
范琳琳个人简历年龄是59周岁。范琳琳,歌唱家,出生于1963年,辽宁省大连市,1978—1982年就读于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著名民族声乐教授丁雅贤,毕业后在大连歌舞团任民歌手,后改唱流行歌曲。1987年通过北京国际声像艺术公司制作发行的一系列畅销磁带,范琳琳迅速走红,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市场头号女歌手,她成功演绎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我热恋的故乡》《信天游》《黄土高坡》《为了寻求美》《西部之恋》等经典佳作。她研发开创的西北风声腔在1988年令众多女歌手争相效仿,并引发中国歌坛西北风歌潮,被称为“西北风领唱者”。1988年之后范琳琳通过演唱《篱笆女人和狗》《康德第一保镖传奇》《平凡的世界》《悲栗情》等电视剧主题歌。又开启了电视剧歌曲大流行的歌坛新局面,《苦乐年华》《故土难离》《红萝卜》《不要逼我说话》、《此恨何时休》《未了情》等歌曲成为不朽的经典。她于1999年演唱的《我是中国人》成为世纪经典名曲。
文工团是什么编制?
文工团是军队编制。文工团是军队编制内的专业文艺演出单位,文工团全称“文艺工作团”,是运用歌、舞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的以文艺为工具的团。文艺团是运用歌、舞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的综合性文艺团体。主要成果: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大合唱《祖国万岁》;大型演唱会《名家与经典》;舞剧《铁道游击队》;话剧《万水千山》《最危险的时候》《生命档案》《兵者·国之大事》《黄土谣》;歌剧《白毛女》《志愿军的未婚妻》《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古城》《木兰诗篇》《太阳雪》。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小白杨》《十五的月亮》《说句心里话》;舞蹈《练兵场上》《战马嘶鸣》《士兵与枪》等一大批经典作品反响巨大,影响深远。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享誉军内外的知名艺术家,并在国际和全国全军的各类戏剧、音乐、舞蹈比赛中多次获得金牌、夺得大奖。
文工团是干什么的啊?
文工团的全称是文艺工作团,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承中国工农红军宣传队的传统,运用歌唱、舞蹈、演剧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的综合性文艺团体。军队文工团以归属单位划分,共分为三类:1、隶属于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的文工团。2、隶属于军种部队政治工作部的,以及隶属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工作部的文工团。3、隶属于战区陆军的文工团。历史发展我军的文工团,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1929年古田会议后,中国工农红军各部队从士兵中挑选优秀分子组成宣传队。1931年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成立了“八一剧团”,成为我军第一个以艺术活动为主的专业性艺术团体。此后,红军各军团、方面军相继建立了文艺团体。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文艺团体有了较大发展,一般称剧社、文工团、宣传队等。新中国成立后,我军文艺工作团加强正规化、专业化建设。1950年底,我军各野战军(大军区)、兵团、军(包括一些省军区)和各特种兵以及部分院校都有文工团,许多团一级部队也有宣传队。
上一篇:go daddy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