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曲
最好听的民乐合奏曲
最好听的民乐合奏曲如下:1、《花好月圆》《花好月圆》是一首民乐合奏曲目,由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演奏。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指挥家彭修文就把江南丝竹式的《花好月圆》改编成民族管弦乐,后经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演奏,影响甚广。2、《江南好》民乐合奏《江南好》是谭蜜子和金士英根据江南丝竹名曲《欢乐歌》改编的。乐曲流畅优美又活泼欢快,具有典型的江南音乐特点,细腻婉转、清澈秀丽。乐曲的旋律基础来自于《欢乐歌》,只是做了一些旋律的变化,使音乐显得更为紧凑、流畅、一气呵成。3、《东海渔歌》《东海渔歌》是马圣龙、顾冠仁在1959年所作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以东海渔民劳动生活为题材而编创,旋律动听上口,经常被各地的民乐团所演奏,根据合奏曲改编的同名古筝曲被列为中国十大古筝名曲之一。4、《金蛇狂舞》聂耳于1934年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乐曲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5、《春节序曲》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作者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题,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
民乐合奏曲目有哪些?
1、《步步高》乐谱出自1938年沈允升著的《琴弦乐谱》,在当时已很流行。曲如其名,旋律轻快激昂,层层递增,节奏明快,音浪叠起叠落,一张一弛,音乐富有动力,给人以奋发上进的积极意义。为我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民族器乐合奏乐曲《步步高》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是一首颇有特色的广东民乐。乐谱出自1938年沈允升著的《琴弦乐谱》,在当时已很流行。《步步高》曲如其名,旋律轻快激昂,层层递增,节奏明快,音浪叠起叠落,一张一弛,音乐富有动力,给人以奋发上进的积极意义。2、《翻身的日子》原为大型纪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插曲,由中西混合乐队演奏。后来经朱践耳先生的进一步改编成为现在的民族管弦乐曲版本以及钢琴独奏版本。该乐曲结构短小、风趣生动,是一首广泛流传的民乐合奏曲。全曲由引子、三个主题部分以及尾声组成。先由乐队合奏出欢腾热烈的引子,然后板胡奏出极具陕北风味的主题乐曲,明亮活泼。3、《彩云追月》我国近代作曲家任光与聂耳为百代国乐队写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以管弦乐重新编曲的优秀作品,成曲于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式,竖笛、二胡的轮番演奏,弹拨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钹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4、《金蛇狂舞》聂耳于1934年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乐曲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5、《春节序曲》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作者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题,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民族器乐合奏曲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海渔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彩云追月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步步高
中国民乐十大名曲
中国民乐十大名曲:《春江花月夜》《彩云追月》《二泉映月》《渔礁问答》《高山流水》《平湖秋月》《汉宫秋月》《空山鸟语》《梅花三弄》《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原名《夕阳箫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民乐之代表。《彩云追月》。早就见于清代广东粤音曲谱,其轻快独特的风格,对小生活写景抒情的诗情画意的描写,是典型的广东民间音乐风。《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他以一种抒情式的音乐语言向我们描绘了月映惠山泉的景色和作者那无限深邃的感情。《渔礁问答》。是一首古琴曲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中间自得其乐的情趣。中国民乐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而民乐在历史的长廊里,绝对是拿得出手的一件瑰宝。中国民族音乐是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民乐有哪些经典曲目?
中国民族乐器及经典曲目:1、梆笛,有冯子存演奏的《五梆子》 《喜相逢》《放风筝》。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如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先生演奏的北方民间乐曲《五梆子》、《喜相逢》,在演奏上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2、二胡,《二泉映月》。《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 (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3、古筝,《西江月》、《平湖秋月》。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4、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小调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抒情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情深意长》等成为其代表性的经典曲目。5、琵琶,《海青》。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清代初叶,琵琶分南、北两派。南派,即浙江派,以陈牧夫为代表,用下出轮。擅长的乐曲有《海青》、《卸甲》、《月儿高》、《普庵咒》、《将军令》、《水军操演》、《陈隋》、《武林逸韵》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葫芦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族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有哪些?
中国传统乐器(ThetraditionalChineseMusicalInstruments),主要有骨笛、古琴,瑟,箜篌,方响,八音等。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就是中国古典音乐之美。中国音乐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中叶之前,经历了远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以其多姿多彩的品种和内涵丰富的体系闻名于世。人们习惯上将他称为中国音乐的“古代期”或“传统期”,但每个历史上的时期都有“古”、“今”之分。
中国民族乐器有哪些
中国民族乐器有琴、古筝、箫、笛、二胡、琵琶、鼓等。1、琴,发明于伏羲时代。在古代,人的文化修养是用琴、棋、书、画四方面的才能表现的,弹琴为四大才能之首。琴和笛、箫等其他乐器一样,隔墙也能欣赏其乐声。2、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筝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3、“今之箫管,乃是古之笛,云箫方是古之箫,云箫者,排箫也。”箫历史悠久,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箫适于演奏低沉委婉的曲调,寄托宁静悠远的遐思,表现细腻丰富的情感。幽静典雅,回味无穷,知音难遇,陶醉其中。4、笛子,一种吹管乐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较古老的汉族乐器,也是汉族乐器中较具代表性较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在民族乐队中,笛子是举足轻重的吹管乐器,被当做民族吹管乐的代表,被称作“民乐之王”,笛声清脆悦耳,可谓一曲笛韵悠悠,吹尽万种风情。5、二胡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二胡是由(琴筒、琴皮、琴杆、琴轴、琴弦、琴弓、千斤、琴码、琴托、制音垫)构成。6、琵琶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属于拨弦类弦鸣乐器。较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演奏琵琶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7、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在很早的传说中,“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土鼓”,即陶土作成的鼓。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激越雄壮而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队上助威之用。中国古代的乐器1、先秦时期:根据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先秦时期的乐器已有鼓、鼗、鼛、贲鼓、应、田、县鼓、钟、镛、南、钲、磬、缶、编磐、铃、陶铃、雅、祝、敔、和、鸾、簧、哨(陶制、骨制等)、埙、籥、龢鼇、言、箫、管、篪、笙、琴、瑟、筑等多种。2、秦汉时期:出现的乐器主要有筝、琵琶(有秦汉子和阮咸两种不同的形制)、笛、方响、箜篌瑟(即卧箜篌)。筝、琵琶、笛均为《相和歌》的伴奏乐器。3、隋唐时期:乐器数量骤增,特别是鼓类乐器,这可能是由于歌舞音乐的发展所致。打击乐器有铜钹、拍板、节鼓、杖鼓、腰鼓、羽葆鼓、棡鼓、桴鼓、齐鼓、担鼓、羯鼓、都昙鼓、毛员鼓、答腊鼓、鸡娄鼓等三十多种。4、宋、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弦乐器有突出的变化和发展,继奚琴之后,宋代已出现了马尾胡琴。见于记载的还有胡琴、大阮、五弦阮、月琴、胡芦琴、渤海琴、二弦、丹布拉、提琴、哈尔扎克、洋琴等五十多种(实际上存在于民间的弦乐器其类别还远不止于此)。
民族调式有哪些歌
蒙古:森吉德玛、草原之夜、鸿雁、走在这高高的兴安岭、雕花的马鞍、阿尔斯楞的眼睛、小黄马、苍天般的阿拉善、图古勒吉山、草原恋、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西藏:洗衣歌、酒歌、美丽的仁贞旺姆 、阿玛来洪、春到喜玛拉雅、美丽的家乡日喀则、挤奶歌
新疆:我的花儿、玛依拉、美丽的姑娘、阿拉木汗、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沙里洪巴、都达尔与玛丽亚
彝族:赶圩归来啊哩哩、阿妹如此美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彝家姑娘、月琴弹起来、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音乐民族调式有几种
五声调式有下面几种:
(一) 以宫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宫调式”。
(二) 以商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商调式”。
(三) 以角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角调式”。
(四) 以徴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徴调式”。
(五) 以羽音为主音的调式为“羽调式”。
在五声音阶里,每一个音都可以成为主音,因此在每个调式的前面必须把主音的音高位置标出来,比如:以A做主音的宫调式,称为“A宫调”,F做主音的角调式称为“F角调”,D做主音的羽调式称为“D羽调”。
五个音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调式的主音,由此产生了五种调式:
■宫调式:1 2 3 5 6(1)
■商调式:2 3 5 6 1(2)
■角调式:3 5 6 1 2(3)
■徵调式:5 6 1 2 3(5)
■羽调式:6 1 2 3 5(6)
在调式名称的前面再加上调高,就构成了完整的调性名称。例如宫调式,1=C对称为“C宫调”,1=D时称为“D宫调”,1=E时称为“E宫调”……;又如徵调式,5=C时称“C徵调”,5=D时称“D徵调”,5=E时称“E徵调”……;其它调式依此类推。
以五声调式为核心,还有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即由六个音或七个音构成的调式。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五个音称作“正声”(或正音),新加入的音称作“偏声”(或偏音)。偏声分为四种:
变宫:宫音下方的大二度,假如1是宫,变宫为7;如果4是宫,变宫就是3。
清角:角音上方的小二度,假如3是角,清角为4;如果6是角的话,清角就是b7。
变徵:徵音下方的小二度,假如5是徵,变徵为#4。
闰:宫音下方的大二度,如果1是宫,闰就是b7。
五个正音和七个偏音的关系是:
■1 2 3(4)(#4) 5 6 (b7)(7)
宫 商 角 清 变 徵 羽 闰 变
角 徵 宫
这四个偏音加入之后,产生了大量的调式,例如:加清
角和变宫的七声宫调式:■1 2 3 4 5 6 7 1
加变宫的六声羽调式:6 7 1 2 3 5 6
加变宫的六声徵调式:5 6 7 1 2 3 5
加清角和闰的七声徵调式:5 6 b 7 1 2 3# 4 5
加变宫和变徵的七声徵调式:5 6 7 1 2 3# 4 5
上一篇:杀杀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