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摇篮曲
东北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的原唱
徐桂珠。月儿明风儿静为歌曲名称,其正式名为《摇篮曲》,另一名为《东北摇篮曲》。为大连歌舞团团长郑建春采风再创作。据悉,《摇篮曲》创作于1960年,当时郑建春在大连新金县(现普兰店)农村采风时听到一些民间小调,这些小调触及了郑建春的创作灵感,于是他在此基础上谱曲填词而成《摇篮曲》。《摇篮曲》于1960年完成后,1962年由大连歌舞团演员徐桂珠首唱,随后被许多歌唱家演唱并流传至今,另说,该曲为黑龙江省尚志县民歌改编。人物经历徐桂珠自幼聪敏好学,善于摹仿。孩童时代乡间艺人的表演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东北解放后,村里的业余剧团为她提供了很多艺术观摩机会,和民间艺人学习了很多民歌。1954年,徐桂珠在大连市(当时称旅大市,下同)工业博物馆担任讲解员,业余时间经常参加文艺活动。1957年,她被调到旅大文公团(大连歌舞团前身)担任独唱演员,以演唱民歌为主,并吸收多种声乐技巧,曾拜京剧老旦演员为师,还学习过单弦和辽宁皮影戏。同时,还阅读大量文学作品攻读音乐理论,丰富自己的演唱修养。1962年,她参加广州“羊城花会”,演唱东北民歌;8月又在“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演唱了《俺是公社饲养员》、《摇篮曲》(月儿明,风儿清);12月,入选辽宁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全国独唱独奏音乐会。三次重要演出,确立了她民歌演唱家的身份,被音乐界熟识,也在观众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原唱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出自歌曲:《摇篮曲》,这首歌作词:郑建春、高茹,作曲:郑建春、高茹,演唱:高茹。歌词如下:月儿明风儿静,树叶遮窗棂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儿声琴声儿轻,调儿动听摇篮轻摆动,娘的宝宝闭上眼睛,睡了那个睡在梦中小鸽子你高高飞,咕咕它叫两声小宝宝睡梦中微微他露了笑容,眉儿那个青脸儿那个红好像个小英雄,小英雄要去当兵《月儿明 风儿静》也叫《摇篮曲》。《摇篮曲》创作于1960年,当时郑建春在大连新金县(现普兰店)农村采风时听到一些民间小调,这些小调触及了郑建春的创作灵感,于是他在此基础上谱曲填词而成《摇篮曲》。《摇篮曲》于1960年完成后,1962年由大连歌舞团演员徐桂珠首唱,随后被许多歌唱家演唱并流传至今。郑建春的《摇篮曲》曾入选全国中师声乐教材、全国成人歌唱考级歌曲集、全国少儿歌唱考级作品集、中国音乐家协会社会音乐水平考级教材。更加值得骄傲的是,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会议将郑建春的《摇篮曲》视为中国的摇篮曲,并将其选入亚太地区歌曲集,定为亚太地区中小学音乐教材。
东北民歌《摇篮曲》原唱
东北民歌《摇篮曲》原唱是高茹。高茹被誉为二人转艺术大师,是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二人转教育家,二人转音乐家,二人转理论家。东北民歌演唱艺术家,首批国家高级讲师,国家尖子演员,吉林省戏曲学校地方戏科主任,吉林艺术学院高茹二人转艺术学校校长,吉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吉林分会理事。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歌曲介绍:《摇篮曲》是东北地区广泛流传的一首东北民歌,也称“悠孩子调”,是家喻户晓的音乐作品。高茹对郑建春老师创作的《摇篮曲》进行二度创作,在唱腔上做了较大调整,大量运用气声和哼鸣(鼻音),较多的运用润腔。高茹老师还特别注重吐字归音,在她演绎的《摇篮曲》中,对字符的前尾音、后尾音以及中间的颤音格外重视。经过高茹老师重新编配、演绎的《摇篮曲》不仅更加符合音乐规律,而且抒发的感情更易于人们接受,成为影响几代人的优秀音乐作品。
东北民歌《摇篮曲》与哪首歌有内在联系
从本曲的旋律而言,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辽宁南部的海城——大连一带的民歌。 因为它的旋律与另一首著名的辽东半岛民歌《十五的月亮》(与《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同为姊妹篇)实在是有较多相似之处。 再者说,无论是其显著的徵调式基调,还是“先扬后抑”的旋律走向,无不深刻的留下了山东民歌的烙印。 相较而言,祖籍山东的人口占到总人口一半以上的大连——营口——海城一带,似乎过更加的接近于这首《东北摇篮曲》的故乡所在。 著名的山东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 《东北摇篮曲》依然保留着山东民歌的影子 实际上,所谓“东北摇篮曲”,其实是有两种的。 第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汉族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的《东北摇篮曲》。 另一种则是地地道道的满族摇篮曲——又称为《波布谣(悠车调)》。 由于各种原因,这首满族摇篮曲并未得到很广泛的传唱,即使是我妈妈这个地地道道东北满族人,在我襁褓之时,所唱在耳畔的也是那首令人魂牵梦绕的“月儿明,风儿静”。 具有浓郁渔猎民歌特色的《波布谣》,仿佛让人置身于雪原之上温暖的莽林小屋当中 无论是满族民歌还是汉族民歌,无论是《波布谣》还是《东北摇篮曲》,始终贯穿着两首的,是那无私而又广博的母爱,如同冬日里的暖阳一般,融化了万里冰封的关东大地,也唤醒了漂泊在外的关东游子们,始终徘徊不去的乡魂。 生我养我的东北故土,何尝又不是另一位更加胸怀宽广而又默默奉献的母亲呢? 东北人与生俱来的幽默感与豁达开朗,是这片土地所带来的最好的礼物 《东北摇篮曲》的故事虽然感人,可实际上,在大众的印象当中,东北民歌似乎始终是无法登入大雅之堂的俗不可耐之物。 而凡是与“东北”沾边的任何意象,也似乎早就成为了文艺创作者避之不及的“雷区”,即便如此,东北民歌依然突出了层层的鄙视链,在众多东北籍歌手的改造下获得了新生。
上一篇:bababa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