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氏鲈塘鳢
淡水鱼类是黑龙江世居民族的主要食物。黑龙江还盛产玉米、大豆和小麦,现在,又成了北方最大的稻米产地。所以,黑龙江是地地道道的鱼米之乡。
黑龙江人因鱼的种类太多,编了一句话,叫“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好懂易记。其中又以“三花五罗一岛子”为上品。
鳊花,学名长春鳊。黑龙江鳊花最大个体1公斤左右,肌肉中含脂肪10—13%,肉嫩味鲜,煎食最佳,煎炖亦香。
鳌花,学名鳜鱼,是我国特产,但黑龙江鳜鱼因水质清澈甘冽,无污染,且冬季漫长,生长较为缓慢,肉质细白鲜嫩,味美适口,为渔人招待上宾之稀有鱼类。红焖、清炖、煎炸均清香爽口,尤以“松籽鳜鱼”驰誉省内外。
鲫花,黑龙江鲫花300-500克左右,背部银灰色,体侧有褐色斑点,体扁呈梭形,肉味鲜美,炖食最佳。
五罗,是哲罗、法罗、雅罗、胡罗、铜罗。前两罗是大型鱼,后三罗是小型鱼。
五罗的头一罗是哲罗,也叫哲罗鲑。哲罗是冷水鲑鱼中的大型肉食鱼,世界稀有冷水鱼种之一。濒危等级:易危。属于大型经济鱼类。一般个体在3公斤以上,大者可达50公斤,长在1米以上。体长而厚,略呈圆筒状。肉味鲜美、细嫩,为富有营养的鱼类,也是高寒地区的特产,在产区内为珍贵食品。其味比热带鱼、海鱼,以及一般江河鱼类更鲜美。故用来包饺子、汆丸子、烩鱼片等佳肴最受顾客青睐。
法罗
法罗,大名三角鲂,体形与鳊花有一象,但比鳊花宽,呈菱形。也算大型鱼,但与哲罗比,小不少。最大能长到十来斤。其肉脂多味美,宜煎宜炖最宜做汤。
雅罗
雅罗鱼别名华子鱼。一般体重750克,大马雅罗重1000克,因其繁殖快,喜群游,夏秋之际,才能捕捞。不宜远销(易腐),但价格并不便宜,为中外游客所喜爱。
剩下的三罗,雅罗、胡罗、铜罗,胡罗、铜罗,均属小型成鱼,形不成捕捞量,多为渔民自食,味亦鲜美。小罗虽小,却是水中珍品,肉嫩刺酥,酱焖、香酥、炖汤均佳。这三罗因其小,肚皮薄,容易腐烂。极少内运,不到江边,难得品到,正因此,格外珍贵。
十八子
这十八子并不逊于三花五罗,也是鱼之珍者。而且并不止十八这个数,十八只是形容其多而已。收集到的,有:岛子,俗称:大白鱼、翘壳、翘嘴白鱼、翘嘴鲌。被列为我国淡水四大名鱼之一。
七粒浮子,学名施氏鲟,是国宝级的珍品。濒危等级:易危。分布于黑龙江流域,自黑龙江上游至俄罗斯境内的黑龙江河口均有。
嘎牙子,学名黄颡鱼。
牛尾巴子,学名乌苏里鲿。外形象嘎牙子,但比嘎牙子大许多。
鲤拐子,就是鲤鱼。这是黑龙江人最常食的鱼。
草根棒子,就是草鱼,学名鲩鱼。
鲫瓜子,就是鲫鱼,南方人有把它叫鲫壳的。
黑龙江银鲫
鲢子,大名鲢鱼,学名白鲢。
鲇鱼球子,学名鲇鱼。是黑龙江的又一个知名品牌。
柳根子。栖息于清澈的小河和山涧溪流,喜集群活动,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成体一般为50一90毫米。生殖期间,体色鲜艳、美观。分布于欧洲和我国黑龙江水系和额尔齐斯河水系。
船钉子,学名蛇鮈。
斑鳟子,学名黑龙江鮰鱼。为名贵的冷水性鱼类,为北冷温带一种典型的山涧溪流栖居的鱼类,但数量不多,黑龙江茴鱼在我国产于黑龙江上游、嫩江上游、牡丹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国外分布于俄罗斯鄂霍次克海沿岸和日本海沿岸。
细鳞子
山细鳞,著名陆封冷水性山麓鱼类”细鳞鲑“,现在上斤重的接近200元每斤。
花里羔子,冷水鱼类珍品:花羔红点鲑
青根棒子,就是青鱼。
黑鱼棒子,黑鱼。
黄姑子,学名黄鲴。
红眼瞪子,学名赤眼鳟。外形酷似草鱼,唯眼上半部具红色斑而得名。
麦穗子学名麦穗鱼。
葫芦片子,学名黑龙江鳑鮍。
沙姑鲈子,学名葛氏鲈塘鳢。俗称“老头鱼"
红尾巴梢子,学名拟赤梢鱼。
七星子,日本七鳃鳗。俗称:八目鳗,七星子。濒危等级:易危。
刁子。俗称:参条、白鰷、篮刀
白漂子,尖头柳根子
还有杂鱼七十二种,并不包含在三花五罗十八子里面,但也很有名气。
鳇鱼濒危等级:易危。
大马哈有江里生,海里长,而后又回到原出生河流产卵的特性。
山鲶鱼,著名的淡水冷水性底栖凶猛性鱼类,学名“江鳕”
黄瓜香,学名”公鱼“,有淡淡的黄瓜香味
黑斑狗鱼
黑龙江水系的凶猛性鱼类
重唇鱼,小名虫虫,一斤能卖到一百多元,可见其珍贵。
怀头鲶,一条大的,有几百斤。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水系黑河市以下到抚远县江段,松花江、嫩江及乌苏里江等,辽河下游也产;俄罗斯共青团城以下渐少。过去在黑龙江中游平原区较常见,常与鲇鱼混在一起。
黑龙江大白鱼――乌苏里白鲑为北方冷水性鱼类。也是黑龙江省的特产鱼濒危等级:易危。
上一篇:国际河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