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香港
简要解析《七子之歌--香港》
这是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咏香港的一首。凤阙是指皇宫。
意思是说:我是守卫在祖国母亲身边的一头黄豹,虽然我不起眼,却是守护祖国的重要门户。说明了香港的重要地理位置,和对我们祖的重要意义 。
海豹指的是英国侵占者。
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记得历史书上有一张时局图,英国的代表动物是狮子,可能理解是从海上来侵略的,故称“海狮”吧。
至于黄豹,黄豹是指古代一些富贵人家或者官府门前的雕塑,暗指当时的香港在中国的身份虽微,地位险要,是重要的海港战略位置。
七子之歌香港的写作背景
七子之歌香港是闻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共七首民族主义爱国诗歌之一,七子之歌全部题材分别包括当时中国割让予列强的七块殖民地/租借地: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及大连。 七子之歌创作背景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众多诗篇中的重要篇章,创作于1925年3月,1925年7月4日载于《现代评论》第2卷第30期,后《大江季刊》和《清华周刊》相继作了转载。 从1922年冬到1925年春,闻一多留学美国。留学期间,他切身体验到了弱国子民在强国所遭遇到的无处不在的歧视与欺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对祖国深厚的爱,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身在纽约的他写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力作。1925年5月,闻一多提前结束了留学生活,启程回国。然而,刚刚踏上祖国土地的闻一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迎接他的是五卅惨案的斑斑血迹。被失望乃至绝望笼罩着的闻一多愤然北上,将《七子之歌》等几首爱国之作投稿给《现代评论》首次发表。其时正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七子之歌》一经问世就引起强烈共鸣。
七子之歌——澳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子之歌 澳门》是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所作的《七子之歌》中“七子”之一,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地希望澳门回归的期盼之情 。当时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九龙、旅大等七个地方先后被西方的帝国主义列 强 霸 占、租借,闻一多先生不堪忍受异国他乡的侮辱,毅然回国。一回到祖国,他就亲见是“五卅”惨案,洋人 横行,民不聊生。诗人从《诗经·觊风》中“七子不安其室,回其母心,自怨自菱”获得灵感。这时诗人满腔的激情一下子喷发出来,写下了《七子之歌》。讨人借喻七子比喻七个地方,强烈地要求回到母亲的怀抱,从而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地希望七子的期盼之情 。扩展资料《七子之歌 澳门》全诗共分四层。第一层开头两句,叙述游子向母亲倾叙被掳走的苦难经历。妈港(或妈阁)即文“Macau”的音译,本是澳门著名古刹妈阁庙的名称。1553年葡萄牙在此登陆,问当地海民这是什么地方,渔民以为是问这座庙,就不假思索地回答:“妈阁”。从此葡萄牙人就用“Macau”来称号澳门。这好像一个小孩虽然被拐子拐走,拐子也给这孩子起了改名换姓,但孩子的内心一直不承认拐人所起的姓名,儿子澳门与母亲祖国血肉相连,骨肉相亲,儿子被侵略从“襁褓”中掳走,一去就是几百年,这实在是太久了,太久了,这是何为的辛酸与楚痛啊!全诗通过对七子被侵略者掳去后,经过长期的苦难的述叙与描写,澳门同胞仍期盼回到祖国的怀抱,从而抒发诗人“孤苦之告,眷怀祖国之衷忱”的情思,来唤醒民从,勿忘国耻,收复失地,振兴中华的期待。这正如诗人自己说过的那样:“我是一座没有爆发的火山,希望炸开那禁锢他的地壳,好放出光与热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子之歌 澳门》
七子之歌--------澳门表达了什么情感
《七子之歌》是中国著名学者闻一多于1925年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诗,全文共七首,象征被外国列强侵占的七处中国国土,即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
我们常听的《七子之歌·澳门》,仅仅是七首之中的第一首。
在诗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
七子之歌是哪七子
七子之歌中的七子分别是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nbsp; 《七子之歌》是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痛心于祖国多地被租借或割让所作,大家应该都知道其中之一是澳门, 因为《七子之歌·澳门》唱响两岸,经历过澳门的回归仪式,那么你知道还有哪些吗?下面就来说说七子之歌是哪七子。详细内容 01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描写中国被侵犯的土地。 02 《七子之歌》中《七子之歌·澳门》被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改编选作主题曲,由于该纪录片的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被选做澳门回归主题曲。此外,《七子之歌·台湾》与《七子之歌·广州湾》也被改编谱曲为现代歌曲。 03 《七子之歌》作于1925年3月,当时闻一多正在纽约。其序辞中Alsace-Lorraine译为阿尔萨斯和洛林,位于法国东部。阿尔卑斯山脚下,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凡尔赛和约》后归还。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憎恶。 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将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放眼家园国家,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列强占了七块土地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现广东湛江)和旅大(旅顺、大连)。 04 历史没有忘记那个屈辱的1842年8月,清朝官员卑躬屈膝地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在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环视下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的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 1553年,明朝中叶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在澳门上岸,从广东地方官手中以每年500两白银的代价取得澳门居住权; 1573年,他们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政府,获得澳门的租借居住权,此时澳领土主权仍属于中国。明朝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军,对澳门实施全面管辖。 1860年,中英签署《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香港的姐妹”九龙半岛其余部分划为“新界”,租给英国99年。 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朝政府签署了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宝地”澳门。 1895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东海的一串珍珠”宝岛台湾及琉球群岛割让日本,与她同时被割让的还有渤海湾畔的“孪生兄弟”旅顺和大连(俄罗斯帝国租借)。 1898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防海的健将”威海卫租借英国25年。 1899年,中法签署《广州湾租界条约》,“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广州湾(今广东省湛江市旧称)被租让给法国。 到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已在中国土地上强行开辟商埠上百处,在10多个城市划定租界20余处。“中华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国主义列强的淫威下四散飘零。有一首诗代表了当时爱国志士们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七子尽泪下,诗人独悲歌。闻一多目睹“国疆崩丧,积日既久”,有感于神州故土“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七子之歌》引言) 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热盼统一的浓烈情感立即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姓吴的青年在给编辑部的信中写道:“余读《七子之歌》,信口悲鸣一阙复一阙,不知清泪之盈眶。读《出师表》《陈情表》时,故未有如是之感动也。” 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是民族罹难、国家浩劫的象征。它表明:“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它警示国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05 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首恢宏壮丽的历史诗篇。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求统一的意志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1945年,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台湾的最后一任总督安藤利吉在台北中山堂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台湾从此重归中国版图。与此同时,广州湾、旅顺和大连也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七子之歌》里的七子指的是什么?
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广州湾(今广东湛江市)和旅大(旅顺大连)的简称。第一,广州湾。在明清时代的广州湾就是指的现在的湛江,当时的湛江是广东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而且又靠海,有海运优势,因此被列强窥见。1899年当时的法国强行租借湛江市区,当时的名字就叫做广州湾。直到二战后广州湾才回归祖国。第二子,威海卫。这个大家肯定熟悉,甲午战争时期,当时的北洋海军就在威海卫全军覆没,使得甲午战争以大清的惨败而告终。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威海卫甲午战争后就被日本占据。二战后收回,设置威海卫市,之后改名威海市。第三子,大连。在明清时期叫做青泥洼,因为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拥有很好的区位优势,港口条件。因此在1897年年底,当时的沙皇俄国直接将军舰开到旅顺口,然后再青泥洼建立港口。而且沙皇亲自定名为俄语“达里泥”。日俄战争后被日本人控制,直到1945年才收回,取名大连。第四子,香港岛。刚开始香港岛只不过是一个渔村,而第一次鸦片战争,大清战败后,中英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二战中被日本占领,二战后也未能收回,直到1997年才正式回归祖国。现在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子,九龙。现在的九龙是香港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称为九龙半岛,面积有近8平方公里,英国在占据香港岛,新界后,逐步占领九龙半岛。并在光绪24年又强租借九龙半岛,纳入香港一部分。现在九龙半岛十分繁华,有九龙城位于南边,在1997年回归祖国怀抱。第六子,澳门。早在明朝初期,葡萄牙殖民者就到达中国,并且企图武力占据我国领土,但是失败后,退到现在的澳门半岛,赖着不走了。在1553年,葡萄牙人通过贿赂地方官员,在澳门半岛取得了居住权。在1887年葡萄牙也逼迫清政府签订条约,正式占据澳门,从此澳门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直到1999年澳门回归。现在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七子,台湾岛。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古代王朝很早就开始统治台湾,并在上面移民,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在明朝末年其一度被荷兰占领,郑成功收复台湾,在清朝末年更是直接设置台湾省。在甲午战争后,日本占据台湾,成为其殖民地,1945年抗战胜利后光复;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分治至今。扩展资料《七子之歌》创作背景:《七子之歌》组诗作于1925年3月,当时闻一多正在纽约。其序辞中Alsace-Lorraine通译为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部浮士山脚下,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凡尔塞和约》后归还。在诗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文中引用了《诗经·邶风·凯风》中的典故,对于《诗经·邶风·凯风》的解读还存在一定争议,诗中采用的观点为母亲不能在家安分守己,想要改嫁。她的儿子们唱出这首歌以自责,希望由此让母亲的回心转意,但如今也有观点认为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篇,以有子七人亦自惭不能报母恩来衬托母亲的伟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子
上一篇:有一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