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器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 编辑:运动君
时间:2023-05-19 01:56:22
1、汉代朱雀衔环踏虎玉卮这件朱雀踏虎衔环玉卮的雕刻工艺,可谓是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在手法上使用了透雕、高浮雕、浅浮雕、镂雕、平雕、阴线雕刻等多种技法,且纹饰复杂、线条流畅,层次突出,立体感强,其中的朱雀喙部及其活环的巧妙装饰,更增添了器物的生机与动感。无论是纹饰的设计组合、工艺的精雕细刻,还是构图的生动传神或艺术夸张都将汉代雕技推到了极致,堪称中国玉雕史之绝唱,令人叹为观止。
2、四神纹玉铺首汉代四神纹玉辅首,通高34.2、宽35.6、厚14.7厘米,重10.6千克,灰绿色,下有凸钮,四角略弧圆,分别碾琢其时流行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像。器物下方以环钮为鼻梁,上连粗眉和暴起双眼,形成大兽面,下缘则以8条竖纹勾勒出宽大的排牙。图案化的形象庄严凝重,工艺精美,线条运用刚柔相济。目前该文物现藏于茂陵博物馆。
3、双身兽面纹谷纹玉璧双身兽面纹谷纹玉璧直径43.2、孔径11.5、厚1.6厘米,现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玉璧两面雕纹基本相同,璧面共雕琢六组纹饰,内圈有圆首尖钩纹24个,外圈有圆首尖钩纹72个。减地浮雕出的谷纹共有344个。玉璧侧面上镌刻篆书“六百六十一”五字,字迹细如发丝。此璧构思奇特,纹样结构复杂,主题突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形体最大的琢纹玉璧。4、皇后之玺皇后之玺边长2.8、高2厘米,重33克,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1968年咸阳市北原韩家湾狼家沟出土。皇后之玺是礼玉中的瑞玉,是皇后权利身份的标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唯一的皇后用玺,属国宝级文物珍品。玉玺玉质之精美,螭虎造型之生动,玺文字体之规整大气,雕琢技法之娴熟,都是罕见的,古人的技艺真是让小编叹为观止。5、玉辟邪汉代,造型艺术有很大的发展。许多动物、人物题材的作品形象生动,取材广泛。其中尤以各种不同形式的异兽最引人注目。这些异兽被赋予了超自然的特性,造型上有很强的气势。目前,在汉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已发现了数件此类玉制作品,传世玉器中也有少量遗存。这件玉异兽形状劲健雄伟,神态凶猛,造型表现力与工艺都有很高的水平,是此类作品中的典型。6、玉夔纹韘形佩玉夔纹韘形佩,长12.3cm、宽3.6cm,玉为暗白色,片状,弧形,较璜的弧度小,上部有尖锋,其外饰有透雕的夔纹。目前已知的早期玉韘为商代作品,有套于手指扣弦拉弓的功能,又有佩带于身的装饰作用。此器应系东汉玉韘的代表作品,中部的孔径很小,其外的透雕装饰是从夔凤图案演化而成的非动物形图案。7、玉龙螭纹洗玉龙螭纹洗,长16.8cm、宽14cm、高2.8cm。此汉代玉器玉料为青色,圆形,内膛很浅,可贮水,口沿宽而平,两侧横出片状柄,左侧柄饰龙、螭,螭头似虎而有角,身自云水中隐没,龙隐于螭后,仅露头,头形似熊。右侧柄装饰一长身龙,独角,身亦隐于云水中。柄的背面为阴线刻的图案,与正面图案近似。8、玉夔凤纹樽玉夔凤纹樽高12.3cn、口径6.9cm、足径6.8cm。樽白玉质,有褐色沁斑。此樽有盖,盖面隆起,中心凸雕一花瓣形纽,纽周凸雕3个鸟形伴纽;器身表面有带状夔凤纹和谷纹,间刻小勾云纹;一侧有环形柄,顶端形成简单云形出廓,上饰一兽面纹。此器造型端庄,图案精美,系仿青铜尊而作。9、乳丁纹出廓双螭延年玉璧(残)乳丁纹出廓双螭延年玉璧(残)直径15.8、厚0.7厘米,现藏咸阳市博物馆,1976年咸阳市周陵公社新庄村出土。玉呈青黄色,玉色纯净。此璧下半部残失,两面造型纹样基本相同,内孑1缘和外廓缘凸出,璧面浮雕排列整齐的乳丁纹。此璧虽为残器,但构图严谨,螭虎造型生动,雕琢精致,线条流畅,为汉代珍贵的玉器。10、玉握猪在中国玉文化中,玉猪几乎集中于汉代,绝大多数以玉握的形式出现。工匠们在长条圆柱形的玉料上加琢简单线条,寥寥几刀、遒劲有力、挥洒自如,便把一截玉料雕成一头可爱的肥猪,令人拍案叫绝,这便是汉代最著名、最擅长、最典型的“汉八刀”。在汉代及稍后时代的丧葬礼俗中,玉猪的使用较为流行,其中的一些作品四肢直立,头、臀部隆起,形象较为真实。小编惊讶的发现,果然在中国人眼中猪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四神纹玉铺首汉代四神纹玉辅首,通高34.2、宽35.6、厚14.7厘米,重10.6千克,灰绿色,下有凸钮,四角略弧圆,分别碾琢其时流行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像。器物下方以环钮为鼻梁,上连粗眉和暴起双眼,形成大兽面,下缘则以8条竖纹勾勒出宽大的排牙。图案化的形象庄严凝重,工艺精美,线条运用刚柔相济。目前该文物现藏于茂陵博物馆。
3、双身兽面纹谷纹玉璧双身兽面纹谷纹玉璧直径43.2、孔径11.5、厚1.6厘米,现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玉璧两面雕纹基本相同,璧面共雕琢六组纹饰,内圈有圆首尖钩纹24个,外圈有圆首尖钩纹72个。减地浮雕出的谷纹共有344个。玉璧侧面上镌刻篆书“六百六十一”五字,字迹细如发丝。此璧构思奇特,纹样结构复杂,主题突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形体最大的琢纹玉璧。4、皇后之玺皇后之玺边长2.8、高2厘米,重33克,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1968年咸阳市北原韩家湾狼家沟出土。皇后之玺是礼玉中的瑞玉,是皇后权利身份的标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唯一的皇后用玺,属国宝级文物珍品。玉玺玉质之精美,螭虎造型之生动,玺文字体之规整大气,雕琢技法之娴熟,都是罕见的,古人的技艺真是让小编叹为观止。5、玉辟邪汉代,造型艺术有很大的发展。许多动物、人物题材的作品形象生动,取材广泛。其中尤以各种不同形式的异兽最引人注目。这些异兽被赋予了超自然的特性,造型上有很强的气势。目前,在汉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已发现了数件此类玉制作品,传世玉器中也有少量遗存。这件玉异兽形状劲健雄伟,神态凶猛,造型表现力与工艺都有很高的水平,是此类作品中的典型。6、玉夔纹韘形佩玉夔纹韘形佩,长12.3cm、宽3.6cm,玉为暗白色,片状,弧形,较璜的弧度小,上部有尖锋,其外饰有透雕的夔纹。目前已知的早期玉韘为商代作品,有套于手指扣弦拉弓的功能,又有佩带于身的装饰作用。此器应系东汉玉韘的代表作品,中部的孔径很小,其外的透雕装饰是从夔凤图案演化而成的非动物形图案。7、玉龙螭纹洗玉龙螭纹洗,长16.8cm、宽14cm、高2.8cm。此汉代玉器玉料为青色,圆形,内膛很浅,可贮水,口沿宽而平,两侧横出片状柄,左侧柄饰龙、螭,螭头似虎而有角,身自云水中隐没,龙隐于螭后,仅露头,头形似熊。右侧柄装饰一长身龙,独角,身亦隐于云水中。柄的背面为阴线刻的图案,与正面图案近似。8、玉夔凤纹樽玉夔凤纹樽高12.3cn、口径6.9cm、足径6.8cm。樽白玉质,有褐色沁斑。此樽有盖,盖面隆起,中心凸雕一花瓣形纽,纽周凸雕3个鸟形伴纽;器身表面有带状夔凤纹和谷纹,间刻小勾云纹;一侧有环形柄,顶端形成简单云形出廓,上饰一兽面纹。此器造型端庄,图案精美,系仿青铜尊而作。9、乳丁纹出廓双螭延年玉璧(残)乳丁纹出廓双螭延年玉璧(残)直径15.8、厚0.7厘米,现藏咸阳市博物馆,1976年咸阳市周陵公社新庄村出土。玉呈青黄色,玉色纯净。此璧下半部残失,两面造型纹样基本相同,内孑1缘和外廓缘凸出,璧面浮雕排列整齐的乳丁纹。此璧虽为残器,但构图严谨,螭虎造型生动,雕琢精致,线条流畅,为汉代珍贵的玉器。10、玉握猪在中国玉文化中,玉猪几乎集中于汉代,绝大多数以玉握的形式出现。工匠们在长条圆柱形的玉料上加琢简单线条,寥寥几刀、遒劲有力、挥洒自如,便把一截玉料雕成一头可爱的肥猪,令人拍案叫绝,这便是汉代最著名、最擅长、最典型的“汉八刀”。在汉代及稍后时代的丧葬礼俗中,玉猪的使用较为流行,其中的一些作品四肢直立,头、臀部隆起,形象较为真实。小编惊讶的发现,果然在中国人眼中猪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上一篇:东乌珠穆沁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