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出自哪里
花褪残红青杏小出自:《蝶恋花·春景》宋 ·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译文:杏花凋谢未尽,枝头初结青杏。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蝶恋花·春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清新婉丽之作,表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自己的情感不为人知的烦恼。上阕写春光易逝带来的伤感,没有拘泥于状景写物而融入自身深沉的慨叹。下阕写得遇佳人却无缘一晤,自己多情却遭到无情对待的悲哀。全词词意婉转,词情动人,于清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情,意境朦胧,韵味无穷。
花褪残红青杏小 谁的诗
花褪残红青杏小是苏轼的诗。原文:《蝶恋花·春景》作者: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翻译: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飞舞,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赏析:本词是伤春之作。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综观全词,词人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词人意欲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意境朦胧,令人回味无穷。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等。
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轼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
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请不要担心)
不久天涯到处又会再长满茂盛的芳草.(春天还会到来的)
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译文
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
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请不要担心)
不久天涯到处又会再长满茂盛的芳草.(春天还会到来的)
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轼 系列:宋词三百首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译文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有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不要担心,)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春天还是会到来的)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围墙外的行人听到了笑声,(忍不住去想像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品评 这首词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怅与嘲讽之余,却引出妙理,发人深省。上片为时令背景。尽管柳绵将尽,春事无多。然而燕子低昂,绿水环绕,芳草从生,透露出夏日初临的大自然的生机。下片是在如此明丽的环境中一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小小插曲。墙里墙外的两种人本不相涉。但一方无情,一方多情,导致了一场感情风波。《诗人玉屑》卷二一引《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因为苏轼借此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行人与佳人的遭遇固属偶然。「多情却被无情恼」却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或许有过多次类似经验,由于不了解「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许多烦恼由是而起。然而无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它们始终是难以统一的。苏轼说自已作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能出」。这固然因为他天份高,同时也由于他学养湛深,所以能随处触发,皆成妙谛。这首词写景、记事、说理均极自然,佳人行人的插曲全如信手拈来,但一经慧光所照,寓庄于谐,就顿成妙解,发掘出其间的哲理内涵。这真是苏轼作诗词的一大本领。 赏析 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在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这是道地的婉约风格。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墙里秋千墙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能听到墙内荡秋千人的笑声,却见不到芳踪,所以说,「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不难想像,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正在欢快地荡著秋千。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作者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像,想像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可以说,一堵围墙,挡住了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也挡不住人们对青春美的向往。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像,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同样是写女性,苏东坡一洗「花间派」的「绮怨」之风,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感情真率而不落于轻,难能可贵。 从「墙里秋千墙外道」直至结尾,词意流走,一气呵成。修辞上用的是「顶真格」,即过片第二句的句首「墙外」,紧接第一句句末的「墙外道」,第四句句首的「笑」,紧接前一句句末的「笑」,滚滚向前,不可遏止。按词律,《蝶恋花》本为双叠,上下阕各四仄韵,字数相同,节奏相等。东坡此词,前后感 *** 彩不同节奏有异,实是作者文思畅达,信笔直书,突破了词律。 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上一篇:分手说爱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