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根芦柴花
扬州的童谣歌词和歌名
拔根芦柴花
江苏扬州的民歌。
在中国民歌中,“花”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其用法大约有三种:一种是以花喻人,借花表达情爱,如《茉莉花》和“花儿”令曲《上去高山望平川》;一种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如各地的一些《对花》;另有一种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的媒介,而花本身无特定的含义。如山西北部的“开花调”和这一首《拔根芦柴花》等等。
《拔根芦柴花》原是当地在水田劳动中唱的歌,属“秧田歌”;稻农为了解除疲劳、自我调节,便以歌寄兴,他们所唱的内容有很大的即兴性,而曲调和衬词衬腔则是相对稳定的。这首秧田歌表面上看歌词分为三段,实际上每段只有第一句是“实词”,其后便是固定衬词“拔根芦柴花”和以虚代实的“清香玫瑰玉兰花儿开”。这样的唱词结构,说明此歌是借“花”寄兴,而不在乎唱的是什么,这也是一般劳动歌曲的特征之一。此歌50年代初由音乐家费克记录下来,它有两种乐谱,一种是本书所收的这一种;另一种是舞台用谱,为了加强抒情性,记录者在倒数第6小节处增加了两小节的短句,并再反复一次,使音乐产生了复沓缠绵的新意,而且还使曲体因扩充而取得平衡,使原来不规则的三句变为四句,扩充句起到了“转”句的作用。全曲音调在明快、奔放、昂扬的基调中糅合了一点委婉的因素,刚柔相济,兼融江南与江北和劳动歌曲与抒情山歌的特色,这也是它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
在江苏省教委新编、2003年秋投入使用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音乐课本《中学生歌曲》中,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被选用。
歌词:
叫啊我这么里来,我啊就来了,
拔根的芦柴花花,清香那个玫瑰玉兰花儿开。
蝴蝶那个恋花啊牵姐那个看呀,鸳鸯那个戏水要郎猜。
小小的郎儿呐,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了。
金黄麦那个割下,秧啊来栽了,
拔根的芦柴花花,洗好那个衣服桑来采。
洗衣那个哪怕啊黄昏那个后呀,采桑那个哪怕露水湿青苔。
小小的郎儿呐,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了。
泼辣鱼那个飞又跳,网啊来抬了,
拔根的芦柴花花,情郎那个劳动来呀比赛。
情姐那个勤劳啊山歌那个唱呀,情郎那个送姐把谜猜。
小小的郎儿呐,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了。
请问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的歌词是什么?
新光大道唐峻洋唱的歌词如下:
牡丹花儿开,芙蓉花儿开
玉兰花儿开,玫瑰花儿开
(主唱)
叫呀,我这么里呀来
我啊,就的个来嘹
拔根的芦柴花花,清香那个玫瑰
玉兰花儿开,蝴蝶~那个恋花
牵姐,那个看呀
鸳鸯,那个戏水~要郎猜
小小的郎儿来,月下芙蓉
牡丹花儿开了
(伴唱)
玫瑰花儿开,就是我给你的爱
我的爱不会败
请你不要猜
(说唱)
还记得吗,我们相见的时间
我走在五亭桥上
一个人是那样寂寞,气氛有点感伤
就在此刻,传来美妙情歌
远处隐隐约约看到我的希望
船桨拨开月光我看见你的模样
水面清晰映着,你美丽的脸庞 耶
(主唱)
叫呀,我这么里呀来
我啊,就的个来嘹
拔根的芦柴花花,清香那个玫瑰
玉兰花儿开,蝴蝶~那个恋花
牵姐,那个看呀
鸳鸯,那个戏水~要郎猜
小小的郎儿来,月下芙蓉
牡丹花儿开了
还有一种歌词是:
叫啊我这么里来,我啊就来了,
拔根的芦柴花花,清香那个玫瑰玉兰花儿开。
蝴蝶那个恋花啊牵姐那个看呀,鸳鸯那个戏水要郎猜。
小小的郎儿呐,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了。
金黄麦那个割下,秧啊来栽了,
拔根的芦柴花花,洗好那个衣服桑来采。
洗衣那个哪怕啊黄昏那个后呀,采桑那个哪怕露水湿青苔。
小小的郎儿呐,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了。
泼辣鱼那个飞又跳,网啊来抬了,
拔根的芦柴花花,情郎那个劳动来呀比赛。
情姐那个勤劳啊山歌那个唱呀,情郎那个送姐把谜猜。
小小的郎儿呐,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了.
两种稍微有些不一样。
音乐打击乐拔根芦柴花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谱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2、指导幼儿在熟悉乐曲旋律与节奏的基础上,学习身体动作总谱。 3、要求幼儿根据教师指挥的手势,迅速正确地做出动作反应。 活动准备: 1、乐曲录音磁带 2、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图谱:秋天的池塘里真热闹,小螃蟹们开起了音乐会,它们表演吹泡泡。吹——泡泡,吹——泡泡。看,河蚌来了,小螺狮来了,小鱼来了,小鱼也吹起了泡泡,这时水草也跟着舞动起来,大家一齐跳起来。 2、倾听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池塘里的音乐会。 幼儿边听音乐,教师边指图谱。 师:你觉得它们的音乐会怎么样? 3、师:让我们也来跟着音乐一起拍拍手吧。幼儿按乐曲的节拍随音乐拍手。 4、引导幼儿编身体动作总谱 5、指导幼儿分声部练习“ 身体动作总谱” (1)在总体模仿动作熟练的基础上,教师用模仿动作指挥幼儿分声部做动作 (2)教师用指挥动作指挥幼儿分声部做动作。 (3)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指挥做分声部动作。 三拍子的音乐以前接触的较少,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有些困难,但经过慢慢的练习后,也能整齐的拍出来。 看着图谱孩子们能够打出整首乐曲的节奏了,但是不知道他们配上乐曲后,会不会乱掉?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1 【设计意图】 音乐本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会带给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这首乐曲活泼愉快,虽然幼儿没有到过江苏水乡,可是会令幼儿联想到其他令人兴奋愉快的事情。引导幼儿将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通过打击乐的形式表达出来是进行这节活动的真正目的。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苏北民歌的特点,感受其活泼、欢乐的情绪。 2、鼓励幼儿通过身体模仿动作的练习,熟悉节奏,练习分声部演奏打击乐曲,并体会演奏效果。 3、培养节奏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 1、磁带、打击乐器、动作说明图; 2、歌曲《幸福拍手歌》;课件《芦苇》 【活动重点】 让幼儿能够感受民歌的特点,并能分声部演奏乐曲。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幸福拍手歌》进入教室,教师带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二)联系生活,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节奏”。 1、教师模仿小狗的叫声,提问:小狗是怎样叫的?有什么特点? 2、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是有节奏的?(青蛙、小猫、小鸡……) 3、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是有节奏的?(切菜、走路、门铃……)。 (三)出示节奏谱,让幼儿练习节奏。 小狗 X XX ∣X XX ∣ 青蛙 XX XX ∣XX XX 小猫 X - - -∣X - - -∣ 我们除了用手拍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节奏? (四)让幼儿听音乐、看课件,理解感受音乐。 1、播放乐曲《拔根芦柴花》,提问:听完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植物是芦苇,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芦柴花,主要生长在苏北地区,好听的乐曲是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就是人们看到很美的芦柴花才编的,所以叫拔根芦柴花,后来人们也用这首乐曲表达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五)出示乐曲节奏图谱,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节奏并练习动作。 2、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师指挥练习节奏动作。 (六)组成“小小乐队”,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1、教师出示三种乐器,请幼儿讨论配乐方案。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指挥幼儿进行乐器演奏。 3、交换乐器看教师指挥练习乐器演奏,也可以请个小指挥。 (七)请“小小乐队”面向观众演奏。演出结束,请“小小乐队”退场。 【活动延伸】 将节奏乐谱张贴于表演区,并投放大量乐器或自制乐器,供幼儿继续练习。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2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尝试用各种乐器演奏乐曲。 2.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打击乐器一套,写有三种节奏型的大白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进教室 幼儿集体听音乐,跳舞蹈进教室,坐在座位上一起拍手至音乐结束。 二、复习已学过的节 出示写有节奏型的卡片,让幼儿徒手练习打节拍。 (节奏让幼儿动脑筋,可用古诗“静夜诗”、“悯农”等念出这种节奏型) 三、新课――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 1.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下面请你们听一首音乐(放“拔根芦柴花”音乐)。 提问:这首音乐好听吗?(好听) 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拔根芦柴花) 师:现在请小朋友再听一遍音乐,听一听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放“拔根芦柴花”的`音乐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的做动作) 提问: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2/4拍) 这首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活泼、快乐,就像过年一样的热闹、舒服……) 2.师:今天老师教小朋友演奏这首音乐,先听这首曲子的第一部分。(放第一部分的音乐) 提问:哪个小朋友能拍出这段音乐的节奏?(让个别幼儿练习拍节奏×××|×××|)请某小朋友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一部分的音乐让幼儿练习) 师:继续听音乐的第二部分,听听我们拍什么节奏?(放第二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节奏,请一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二部分音乐) 师:大家一起听音乐的第三部分?听听拍什么样的节奏?(放第三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节奏,请一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三部分音乐) 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老师把你们拍的三种节奏型写在纸上,现在请小朋友拿起我们喜欢敲的筷子跟着音乐演奏一遍。(放“拔根芦柴花”音乐,出示图――老师指挥幼儿看三种节奏型演奏) 师:演奏得真好,今天就用我们小乐器演奏这首音乐,幼儿听音乐分别用响筒、摇铃、碰玲演奏第一段音乐。 师:第二段音乐我们要分组演奏,先用响筒演奏音乐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用演奏,第三部分用摇铃演奏,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师:我们学会了合奏,分组演奏,现在我们完整演奏这首曲子,第一段音乐合奏,第二段音乐分组演奏,第一部分用响筒演奏,第二部分用茶杯演奏,第三部分用摇铃演奏,第二段音乐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让幼儿练习演奏两遍。 四、跳“单簧管波尔卡”舞。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音乐节奏强弱、快慢 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吧!请你们用自己想出来的动作学一学这些美丽的花和枝条在音乐声中跳舞的样子,音乐一样的地方做一样的动作,音乐不一样的地方做不一样的动作。(最后,老师同幼儿一起随欢快音乐出教室)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3 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舞蹈表现,并学习用打击乐器随乐进行演奏。 2、在教室演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法,丰富演奏效果。 3、能注意自己的演奏效果与同伴的演奏协调一致,培养节奏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图谱; 2、音乐《拔根芦柴花》和《化蝶》;课件《芦苇》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化蝶》进入教室,教师带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有表情的唱。 2、简单进行两声部合唱。 三、联系生活,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节奏”。 1、教师模仿小狗的叫声,提问:小狗是怎样叫的?有什么特点? 2、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是有节奏的?(青蛙、小猫、小鸡……) 3、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是有节奏的?(切菜、走路、门铃……)。 4、出示节奏谱,让幼儿练习节奏。 我们除了用手拍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节奏? 四、让幼儿听音乐、看课件,理解感受音乐。 1、播放乐曲《拔根芦柴花》,提问:听完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植物是芦苇,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芦柴花,主要生长在苏北地区,好听的乐曲是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就是人们看到很美的芦柴花才编的,所以叫拔根芦柴花,后来人们也用这首乐曲表达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五、出示乐曲节奏图谱,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节奏并练习动作。 2、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师指挥练习节奏动作。 六、组成“小小乐队”,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1、教师出示三种乐器,请幼儿讨论配乐方案。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指挥幼儿进行乐器演奏。 3、交换乐器看教师指挥练习乐器演奏,也可以请个小指挥。 七、请“小小乐队”面向观众演奏。演出结束,请“小小乐队”退场。 活动反思: 我记得在中班听老师上打击乐《杨柳青》时,孩子对于节奏图上的节奏型认识比较模糊,所以这次在活动中当我出示节奏图时,没有问:“图上有哪些不同的节奏。”而是请小朋友找找一样的节奏,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缺点: 1.变化节奏的地方强化的不够,孩子掌握的不够好。可能是连我自己到哪里变化节奏也不够清楚,更加不能准确地哼唱出来。 2.最后的表演一直是我指图孩子练习,没有脱离图谱让孩子们尝试。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4 活动目标: 1.在看图谱做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看指挥用乐器演奏。 2.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图谱、鼓、碰铃、双响筒、铃鼓 活动过程: 1.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到我们大一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一起来《如果感到幸福就拍拍手》律动。 2.听-----(音乐响起)什么音乐?这是一首我们上次学过的乐曲,我们一起看着图谱用身体动作打出来。(个人完整用身体动作打一遍)提示幼儿听清楚前奏和间奏。 除了用上面出示的身体动作,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试着用幼儿想出的动作练习节奏)选择适当的动作配音乐完整一遍。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分开演奏,哪一组小朋友来做拍手动作?依次安排跺脚和拍腿动作。分开演奏时一定要看老师的手,如果老师指着哪一组,哪一组就要打节奏。(看指挥练习2遍完整音乐) 2.今天老师要做一个指挥家,请小朋友看着指挥家的动作,听指挥家的口令。 (1)来了这么多乐器,我们一起来认认他们,这是什么?鼓可以打什么节奏?用鼓。小铃拍什么节奏?用小铃或双响筒。 (2)教师出示乐器谱。最后一段我们一起演奏。看着乐器谱听音乐演奏一遍。 (3)小朋友演奏的真棒,下面要请小朋友看着老师的指挥,一起来做个小小演奏家。(教师变换指挥顺序演奏2-3次) 3.交换乐器演奏1遍。 活动反思: 因我班幼儿打击乐已有一定基础,所以选了这一首稍有难度的乐曲,这首乐曲所用乐器种类比较多,通过简单的分部联系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大鼓、大镲的插入有一定的难度,几个能力强的小朋友掌握的比较好。今天小朋友兴致都很高,由于时间的关系,好多小朋友没有机会尝试大鼓和大镲,以后的练习可为其他小朋友提供机会。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5 目标: 1、在看图谱做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看指挥用乐器演奏。 2、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准备: 图谱、鼓、碰铃、双响筒、铃鼓 过程: 1、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到我们大一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一起来《如果感到幸福就拍拍手》律动。 2、听—————(音乐响起)什么音乐?这是一首我们上次学过的乐曲,我们一起看着图谱用身体动作打出来。(个人完整用身体动作打一遍)提示听清楚前奏和间奏。 除了用上面出示的身体动作,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试着用想出的动作练习节奏)选择适当的动作配音乐完整一遍。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分开演奏,哪一组小朋友来做拍手动作?依次安排跺脚和拍腿动作。分开演奏时一定要看老师的手,如果老师指着哪一组,哪一组就要打节奏。(看指挥练习2遍完整音乐) 3、今天老师要做一个指挥家,请小朋友看着指挥家的动作,听指挥家的口令。 (1)来了这么多乐器,我们一起来认认他们,这是什么?鼓可以打什么节奏?用鼓。小铃拍什么节奏?用小铃或双响筒。 (2)教师出示乐器谱。最后一段我们一起演奏。看着乐器谱听音乐演奏一遍。 (3)小朋友演奏的真棒,下面要请小朋友看着老师的指挥,一起来做个小小演奏家。教师变换指挥顺序演奏2—3次) 4、交换乐器演奏1遍。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上一篇:允许我爱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