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袁枚
画这首诗写什么季节
问题一:古诗画描写了哪个季节 一、关于春季的古诗
1、《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4、《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7、《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8、《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9、《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2、《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二、关于夏季的古诗
1、《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11、《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12、《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三、关于秋季的古诗
1、《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
问题二:古诗画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一、关于春季的古诗
1、《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问题三:题画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地方 《题画》(清)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晚霞笼罩着宁静的村庄何边桃花灼灼,就像那绯红的轻云飘在上空,连那水里的倒影也是绯红一片!面对如此宁静美丽、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我的心被陶醉了。这时耳边响起了牧童悠扬的笛声,循声望去,不见其人,却看见一头老牛悠然的甩着尾巴,径直向村子走来,它背上一只鸥鸟已睡着了,老牛的走动丝毫不影响它的睡眠。再看那对岸萋萋芳草地,放牛的牧童不知到哪寻找小伙伴去了。
问题四:古诗画描写的哪个季节? 描写的是夏季
画
作者: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鉴赏: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问题五:古诗(画)写的是什么季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雨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间。
问题六:画这首诗中哪些词语是描写季节的 【题目】《画》这首诗中哪些词语是描写季节的?
题画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地方?
在中国画的空白之处,常常会题上一首诗词之类的,用来表达绘画的内容,赞叹绘画的意境,抒发画者的情感,谈论对于艺术的见地等等,这类诗歌,就被称为题画诗。不知道题画诗是否是中国画特有的,但是,在西洋油画上面,的确是很少看见有写字做诗的,或许,这一点,也可以算是中国画和西洋画之间的区别吧。都说文学艺术是相通的,其实,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就极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说诗歌、音乐和舞蹈,一个是语言的艺术,一个是听觉的艺术,一个是视觉的艺术,看起来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其实它们却是一体的。诗歌往往是乐曲的歌词,配上音乐之后,就能够将诗歌唱出来,而且,还能够配上舞蹈,边歌边舞,比如大量的汉乐府,都是这个类型的。由此可见,这艺术还真的是相通的呢。同样道理,聪明的中国人,将文学和美术也联系在了一起,由此而产生了题画诗,将诗歌题在画上,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真可以给人一种极为奇特的美学感受啊。对于题画诗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恐怕已经是很难考证了的。在唐朝以前,诗歌和绘画之间的关系,的确还不是十分密切的。因为,在先秦时代,人们比较重视绘画的实用功能,绘画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用来装饰,所以,人们往往将图画绘制在墙壁上,在寺庙、墓室或者是宫廷之中,常常可以看见那些用于装饰的绘画,虽然也有画在绢帛上的,但是,依然还是占少数。秦汉时代,一直到隋朝,人们画画的时候,还喜欢将整个画面全部都涂满了,不留下任何空白,有点和西洋油画类似,这样的话,即使要题写文字,恐怕也没有地方可以书写。有的人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朝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就可以算是古代诗画合一的开山之作。也有人说,题画诗的盛行,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早,一直要等到宋朝以后,才会有优秀的诗画合一的作品出现,因为,在宋朝以前的绘画作品上,大多数是没有题跋的,就好像有人研究的那样:“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大约书不工者,多落纸背。至宋始有年月纪之。”不过,话也不能说得这么绝对,在唐朝的时候,虽然还没有像宋朝以后的文人画那样,将诗歌、书法、绘画、印章融合在一起,呈现在一幅绘画作品中,甚至都没有将诗歌直接题写在画卷上,但是,却并不能说,在唐朝的时候,就没有题画诗了。因为,有很多诗人的作品中,都有以题画诗为题的诗作。应该说,唐人咏画、题画的作品,还是比较多的,在《全唐诗》中,就有很多诗歌,以题画为名,很多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王昌龄、岑参、高适、王维等,都曾经写过题画诗。有些诗歌,虽然没有明明白白地在诗歌题目上标注上是“题”某某画,但是,就其所描写的内容来看,的确也属于是题画诗,比如李白的《当涂赵炎少府粉画山水歌》、陈子昂的《山水粉图》、杜甫的《戏为韦偃双松图歌》等,都属于这个类型。或许,在唐朝以前,虽然也有很多文人善于画画,但是,绝大多数善于绘画的人,社会地位都不太高,被人们称之为“画工”。而且,虽然他们的绘画技艺一流,但是,往往不精通书法,对于吟诗作赋,便更加不在行了,所以,便很少有题画诗。到了唐朝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人们渐渐地开始将绘画当作是陶冶情操的一种方法,很多文人墨客,也开始拿起画笔,倾情作画。就拿大诗人王维来说吧,他诗画双绝,不仅擅长写山水田园诗,而且还精工绘画,要不然,苏轼又怎么会称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呢。在唐朝时候,很多文人都像王维那样,开始将注意力投注到了绘画上,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诗歌和绘画,虽然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们都能够给人美的享受,在审美情趣方面,却又有着惊人的统一之处,就这样,题画诗,便在唐宋时期,逐渐出现,并被广大文士骚人所喜爱。举报/反馈发表评论发表作者最新文章绿叶对大地的情意(原创诗若干)羊左之交(原创诗一首)飘零的雪花,飘荡的诗意相关文章夏日读原创好诗,40首诗写出生活之美,平凡烟火色,细如清泉流淌为什么说学“田楷”会误入歧途?当你明白了这些,才算真懂书法今日批评家|臧棣:诗歌反对常识决澜社:中国现代艺术先声有种艺术叫被学渣玩坏的课本,看到第四张,老师再也憋不住笑了
牧童何处去是什么意思
“牧童何处去”意思是放牛的牧童也不知道去哪里了,“牧童何处去”出自清代袁枚的《题画》,原文如下:“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在品评中国画时,他从绘画美学接受者角度出发,对中国画的“神韵”把持二元标准。袁枚亦将神韵与他诗学性情主张相系。而在评价画时和在评价题画诗时,他不自觉地要求诗风与画风的神韵合一。
"牧童何处去"的下一句是什么?
牛背一鸥眠。原诗:题画清 袁枚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袁枚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写景诗飘逸玲珑。其中,和他的诗歌主张与风格相似的诗人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的诗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甚至浮滑。
上一篇:小二上酒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03-08 题画袁枚
- 03-08 小二上酒
- 03-08 drenched
- 03-08 牧羊姑娘
- 03-08 that should be me
- 03-08 four leaf cl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