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重镇的人是谁
张镇华,原名张德林,曾用名张振华、张治中、张学忠,1909年生于黑龙江省宁安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中。张镇华四岁时父母先后病故,寄居在大哥张德山家中;中学毕业后参加了东北军,先任战士、班长。由于他办事干练,受到了上级的赏识,被送到奉天讲武堂深造;毕业后到东北边防军任职,后来提升为少校团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东北军节节退让,日寇乘机逼进。余下的东北军,有的参加了救国军、自卫军,成了抗日的力量;也有的拉山头当土匪、投靠日寇,成了反动势力。在这种情况下,张镇华毅然脱离了东北军,回到故乡宁安投向了党的怀抱。宁安在1930年就成立了中共临时县委,1931年又改建为中共宁安中心县委。张镇华于1932年春参加中国共产党,任宁安中心县委委员,负责兵运工作。
张镇华负责兵运工作不久,中共中央特派员、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周保中来到了宁安,组织领导吉东地区的抗日斗争。周保中的到来对张镇华是个很大的鼓舞,对张镇华后来的工作给予了很大帮助。
为了组织起自己的武装,直接进行抗日武装斗争,张镇华于1932年11月来到穆棱县。他同当地党员一起,深入农村宣传发动群众,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准备,于1933年2月由12个人正式组建了穆棱抗日游击队。
为了扩大游击队,解决游击队的枪支弹药问题,张镇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打入八面通伪治安队当了一名小队长。他利用这种合法身份为游击队送弹药。后来,他为游击队运送军用物资时被敌人发现暴露了身份,才离开了治安队。在他回游击队路过羊草沟时,又以伪装治安队的巧妙办法,一个人缴了伪自卫团12个人的军械,将所获枪支弹药带回了游击队。
张镇华回到游击队之后,经常深入边远村屯,动员爱国青年参军。在他的积极动员下,又扩充了郭长玉、梁万春等十多名青年参加了穆棱抗日游击队。
后来,在穆棱县委书记李范五的有力支持和具体帮助下,张镇华成功的把伪穆棱县公署警卫队全部哗变的30多人及军需物资,接应回穆棱抗日游击队。
1934年,张镇华获悉敌人在八面通监狱里拘押了许多反日民众,并要屠杀这些无辜民众。就秘密组织了暴狱,成功后有十余人参加了穆棱抗日游击队。
经过张镇华的积极工作,穆棱抗日游击队从开始的10几个人发展到80多人,后来达到100多人。队伍扩大之后,经过整编,张镇华任穆棱抗日游击队参谋长。
1934年周保中领导的绥宁反日同盟军组成,穆棱抗日游击队由同盟军统一领导活动。后来同盟军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张镇华任第五军一师参谋长。1936年春中共道北特委成立,张镇华任特委委员,调第五军二师任副师长。1937年3月14日中共吉东省委成立,张镇华任省委委员;同年7月任第五军警卫旅政治部主任(政委)。后来警卫旅扩编为第五军三师,张镇华又回到第五军二师任副师长。这期间张镇华率队参加了第五军最著名的大小盘道、十大户、前刁翎、苇子沟、小百顺沟和攻打依兰县城的战斗。在战斗中,他表现异常机智勇猛。他的名字传遍全军上下。都说他是一名孤胆英雄。张镇华确有孤胆,1937年初,东北抗联洼洪会议决定:为了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夺取军械弹药、粮款等,破坏日伪统治机关,调集第三、四、五、八、九各军760名兵力,联合进攻依兰县城。依兰县城地处松花江下游,是松花江和牡丹江汇合处,素有“东北重镇、遐尔通衢”之称。攻打依兰县城之前的侦察任务就是张镇华只身进城完成的。总指挥周保中交待完任务之后,张镇华立即进城找地下工作者在伪军第二十二团的关系,由地下工作同志为他搞了一套伪警察服装。他经过在城里几天的周密活动,弄清了城东日军守备队,南大营伪军驻地的兵力和设防情况。这对保证攻城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在这次战斗中,共消灭日军300余人,伤伪军70余人,俘伪军25人,得步枪、手枪、子弹甚多,破坏了敌人的城防建筑和银行,焚烧了西火磨。使敌人遭到沉重的打击,扩大了抗日联军的政治影响,增强了群众的抗日信心。
桦川县太平庄恶霸地主李春华背靠日寇,自设武装,屯积粮食,欺压民众,霸占一方。他的三个连环大院围墙高筑,设有岗楼,平时没有人能进得去。1937年8月,张镇华率警卫旅攻打时,亲自伪装成日本指导官,带着伪装的日军“讨伐队”,非常成功的攻进了大院。征得了大批粮食和部分枪支弹药。
1938年夏,张镇华由第二师调到第五军教导团任团长。由于他精心教给团员军事技术,同大家打成一片,特别是打仗的时候,他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总是冲锋在前,猛打猛冲,因此,很受团员和战士们的欢迎和赞赏。
张镇华有胆有识,善于同敌人作各种形式的斗争。他从地方到部队总是在发展自己的队伍上做文章。他提出我们除了动员基本群众参军壮大队伍之外,还应争取伪军伪警起义充实发展抗联队伍。他认为这样做最合算,敌人为我们训练了会打仗的战士,还给我们准备了枪炮。他常说:“争取伪军哗变抗日,既削弱了敌人,又壮大了自己。”因此,他活动到那里,都要对伪军、伪警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1936年下半年,周保中派他去做宁安县三道河子伪森林警察大队起义工作,他满有信心地接受了。实际上,他早在1935年任第五军一师参谋长时就调查掌握了该大队的情况。他知道该大队的大队长李文彬是贫苦农民家庭出身,为人正直,九一八事变后表露过舍身救国的志向。张镇华首先通过抗联五军游击区积极分子王杰忱、冯淑艳夫妇去做李文彬的工作,因为王杰忱是李文彬的表哥,他们之间的关系又十分密切。为了开展工作的需要和方便,张镇华与王杰忱结拜了把兄弟,依据年龄和排行,张镇华称王杰忱为三哥。在王杰枕、冯淑艳夫妇作了大量工作的基础上,张镇华直接进出森警大队同李文彬接触。当遇到日本人或有危险时,李文彬就把张镇华掩护起来。
经过张镇华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具体周密的组织工作,森警大队全部官兵150多人,连同家眷七八百人,在大队长李文彬率领下,打死日本指导官津春昌等8人,缴了敌人新从五虎林派来武装监视队50多人的枪,焚烧了防所,破坏了所有的军事设施,携带着所有的武器和军需物资,于1937年7月20日起义,投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改编为五军警卫旅,李文彬任旅长,张镇华任政治部主任。
1938年秋,中共吉东省委下江三人团书记季青和王效明,按照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的指示,要赴虎饶地区整顿抗联第七军。他们二人正在发愁宝清地区工作无人负责的时候,张镇华从西征返回来了。他俩见到张镇华非常高兴。季青拍着张镇华的肩膀说:“就像知道你要回宝清一样,把问题悬在那里,等着你来呢!你这一来,宝清这里我们就放心了。”然后,王效明把宝清地区的工作及各方面的联系,全部交给张镇华。张镇华也对季青和王效明坦然的说:“有我张镇华在就不能让鬼子安宁!”
此后,张镇华在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的亲自指导下,一直率队活动在宝清、富锦、桦川、依兰各地,打击敌人,保卫着总指挥部的安全;并且安全的渡过了这个最困难的冬天。从1939年开始,张镇华率领部队积极地活动起来。
6月24日,张镇华率领由第二路军总指挥部警卫队人员组成的派遣队,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将富锦东南方敌人修筑汽车道工程破坏,获得粮食2000多斤送回总部。
8月份,张镇华得知四名日军军官带领20名日军和30名采金保护队员,保护200余名采金工人在柳毛河驻军,且在监视我抗联活动。对此,张镇华视为必须拔掉敌人这个据点;同时从中解决些我军急需的武器弹药和给养问题。但是,考虑到若是派大部队明攻硬打,必会造成较大伤亡。于是张镇华决定率小部队行动,采取突然袭击,速战速决,以少胜多的战术。在部队出发前,张镇华命令队员说:“我们必须勇猛顽强,有进无退,神速致胜!”结果抗联战士持枪突入敌营时,有如神兵从天而降,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缴械了。连号称“皇军”的日本军官也只能抱头鼠窜。战斗中,企图摸枪抵抗的被当场击毙十人,击伤五人,其余敌人一逃而光,我军无任何损失。
10月23日,张镇华师长和总指挥部政务处主任黄玉清率领50人的小部队,奇袭了凉水泉子集团部落和伪警察分驻所,活捉所长刘景学、副所长宋竹明以下伪警八名和伪自卫团25名,缴了全部武器,焚烧了分驻所,散发了传单。筹集了50多匹牛马把粮食运回总部。由于这次奇袭行动快、时间短,获全胜。对群众是个巨大的鼓舞;对敌人是个沉重的打击。
11月10日,张镇华率领第三师一部分和总部警卫队人员,袭击了宝清西沟之敌,获得机枪两挺、步枪60多支,击毙了穆棱县伪警察大队长日寇的忠实走狗崔景寿。
1939年是东北抗联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这年12月,张镇华遵照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的指示精神,率部队向宝清西部活动,想转移到牡丹江沿岸去。当他率队行进到富锦、桦川时,与敌人大部队遭遇了两次,部队已有伤亡。当部队返回到富锦南面时又发现敌人步步紧逼,随后富锦日本特务机关派特务赵七到山上找张镇华劝降。张镇华与战士由于转战多日,在敌人的追击下已是饥寒交迫、破衣烂衫,甚显疲倦。特务赵七见到这种情形,自以为抗联已走头无路,准能劝降成功。他得意洋洋地说:“张师长,我们是奉大日本皇军山本太君的命令前来看你,希望你迷途知返。”张镇华虽是疲惫已极,但仍威严冷落的看着他。赵七见张镇华不语,拍拍自己身上的黄军装说:“张师长,只要你归顺皇军,好衣任你穿,好马任你骑。”张镇华这时已是愤怒至极,没等赵七再说下去大喝一声:“拉出去毙了!”,赵七顿时吓瘫了,连连求饶:“您不降就算了,两国交战还不杀来使呢”。张镇华满腔怒火地指着赵七:“你们这些民族败类,平时抓还抓不到呢,现在送上门来还想讨饶,拉出去!”几声枪响结束了这个罪恶特务的生命。随即,张镇华又率队艰难的东返宝清活动。继续同敌人进行着顽强的斗争。
当敌人探知张镇华返回到宝清,立即派出大批部队进行封锁搜查;派出谍报队到各村侦察;还派出骑兵跟踪追击不休。敌人还千方百计毁掉了抗联后方贮备粮食,切断抗联同群众的联系。敌人甚至用飞机在这白雪覆盖的山林、村庄上空进行巡回侦察。抗联部队已处于异常困难的境地。
1940年1月10日以后,张镇华率队在宝清兰棒山区又与敌人苦战两次。这时部队人员已伤亡过半,衣着破烂不堪,处于极度冻饿的状态。而且日夜不停的被敌人包围追击着。在敌人四处围击,我军拼死应战中部队被冲散。敌人紧紧的盯住了张镇华,张镇华身边只剩下20余人。
严寒的冬天,一阵阵西北风,皑皑的鹅毛大雪,覆盖了祖国边陲的荒原大地,把一座座高山,无边的草原,稀落的村庄,统统笼罩起来。部队的活动更加困难。
1940年2月7日,张镇华领着这20多人的小部队,在茫茫的雪海里艰难的向部队贮粮的炭窑窝棚行进。他边走边向已经饿得有气无力的战士说:“同志们!我们一定要找到粮食,否则我们就会被饿死、冻死,为了抗战的胜利,我们要挺得住啊!”战士们都说:“师长放心吧!你走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可是,大家都是三四天没有吃到粮食了,是扒树皮充饥的。饥饿和寒冷不断地袭击着张镇华和20多名坚强的战士。他们深一脚浅一脚的在雪地里艰难的走着,跌倒了爬起来再走,就这样终于来到炭窑窝棚。可是在窝棚里却没有找到那位烧炭的老乡。于是张镇华在思考:是风雪太大他误了时间?不,这是一位非常可靠的同志,他是决不会误事的。
正在张镇华思考当中,突然埋伏在窝棚周围的榛棵里的敌人向窝棚开枪了。这突然的枪声震醒了张镇华的思考。张镇华顺着枪声察看到十数倍于我的敌人正在向窝棚蠢蠢迂回着。张镇华立即意识到只有决一死战了。于是他低声对战士们说:“同志们!我们必须忍饥同敌人决一死战,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一定要有中国人的骨气!我们要同敌人拼到底!绝不当叛徒!”
朱新玉距离张镇华最近。她两眼盯着敌人,嘴里说着:“放心吧师长,就是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同敌人血战到底!”
在雪地里趴着的鬼子、伪军和谍报队,在鬼子军官战刀的指挥下,站起身冲了过来。
“打!”张镇华师长一声令下,战士们同时向敌人开了枪。
冲在前面的鬼子被打倒了。后面的敌人立即趴在雪地上向我射击。这时张镇华腿受了伤。
敌人第三次冲锋更为猛烈。张镇华肩上、手上都受了伤。鲜血不断地流在洁白的雪地上。但他仍忍着剧痛指挥大家向敌人还击。
其他同志没有牺牲的也都负了重伤,但都跟张镇华一样顽强地坚持同敌人战斗着。
经过一场激战之后,张镇华率领的这20多人大部分都牺牲在阵地上。张镇华师长和朱新玉等六位女同志也都负了重伤不能行动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被敌人俘去关进了宝清监狱。
张镇华及六位女同志,在敌人的法庭上和刑场上,同在战场一样,都不愧为抗联英雄。
张镇华知道,现在除了当叛徒,活着出来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严肃而坚定的对战友们说:“我们将经受一场比战场上更严峻的考验,我们要作牺牲的准备,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能动摇,因为我们是为今天的民族解放,为将来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战斗,牺牲也是光荣的。我们要记住:‘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六位女同志听了张镇华的话,受到很大的鼓舞,都说:“请师长放心,我们宁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我们一定要同敌人斗争到最后一分钟!”
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张镇华及六位女同志被俘之后,敌人一下子忙碌起来。日本鬼子指望在张镇华和六位女抗联战士身上获得抗联二路军的情况,以便一网打尽。为此,他们首先在张镇华身上狠下功夫。他们施用严刑拷打。但是,这对于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张镇华毫无用处。硬的不行,他们又让叛徒温淑清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手捧着西服、皮鞋,进牢房去引诱张师长。这时张镇华本来身负重伤,再加上在监狱里又受尽了折磨,已经站不起来了。但是,当他突然发现叛徒走近了眼前,立即火冒三丈,还没等叛徒开口,咬紧牙关强忍剧痛霍地站起来,眼里射着仇恨地怒火,猛起一脚把温淑清这个败类踉踉跄跄地踢出了门外,弄了个猪啃地磕掉两门牙,爬起来手捂着嘴溜掉了。
敌人没能在铮铮铁骨的张镇华身上得到需要的材料,就转向了朱新玉等六位女同志。结果仍是没有弄到需要的材料,还遭到了朱新玉的痛斥:“凶手、野兽!我们总有一天要消灭你们!”
在张镇华为首的七位铁铸的抗联英雄面前,敌人再也无计可施了。于是就暴露出了残忍的本性。
1940年的一个深夜,北风卷着大雪,日本军把张镇华偷偷送往伪三江省特务机关,将朱新玉等六位女同志拉出县城杀害了。张镇华被押送到佳木斯后,敌人仍是一无所获。最后鬼子认为张镇华赤化太深,“匪性难变”,没有利用的可能,偷偷把他杀害了。张镇华牺牲时年仅31岁。[1]
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上一篇:都京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