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
这是一首叙事兼抒情的长篇歌行。全诗长达一百韵,是作者存诗中规模最宏伟的一篇,也是唐诗中罕见的鸿构巨制。诗中自叙生平行踪并交融世事沧桑的感慨,从少年时代一直写到冤狱遇赦,是探求诗人生平游踪、思想发展过程及其生活情趣的重要资料。
诗的开头四韵。描述自己早年的思想状况及行踪。从“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中,可以知道诗人早年即重侠好义,轻视权要,不肯向世俗屈膝。这种桀骜不羁的品性,是他一生仕途蹭蹬、怀才不遇、遭际软坷、命运乖蹇的根源。从“金丸玉馔盛繁华”、到“中园几见梅花落”六韵,写诗人青年时代在长安出仕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诗中描写的繁华景象和豪奢气派,既是诗人的见闻,也是实际生活的写照,则其担任的职务大约是杈门的府掾之类。从“当时门客今何在”到“六载逢长廊”四韵,写自己第一次被罢官,即《咏怀古意上裴侍郎》诗中所称“三十二余罢,鬓是潘安仁”是也。罢官以后,出为道王李元庆的府属,任职时间长达六年之久。“赋文惭昔马”到“张曹翰苑纵横起”四韵,言自己曾任职太常寺奉礼郎,并兼任东台详正学士,与当时众多的著名才子济济一堂。“卿相未曾识”到“徇主欲申功”六韵,概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被迫闲居山野,成为“垂钓翁”、“负薪客”的悲惨境遇,以及最后梗泛蓬飘,从军边塞的经历。这部分是诗人一生中的重要生活历程。闲居齐鲁,从军西域,历时十四、五年,但诗中却轻轻一笔带过,当是往事不堪回首也。“脂车秣马辞京国”到“偏惜玉山颓”十六韵,写蜀中游踪。诗人在蜀停留时间仅二、三年,但描述这段情事所化笔墨特多,当是巴山蜀水的历史陈迹和旖旎风光,曾经给他一生的苦涩生活带来儿丝安慰,如今回忆往事,情不自禁地就具体描述出来。从“他乡冉冉消年月”到“木落雁南飞”八韵,写长留他乡,产生思归之情,于是告别蜀中知交诗友,返回长安。“回来望平陆”到“使我再干州郡禄”四韵,谓返回长安之后,仍任州郡小吏,此处指武功、明堂等县主簿。诗人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境遇,怀着爱国的热情,从军边塞,羁留蜀中,满想报国立功,结果除了增添一头白发之外,一无所获。“十年不调为贫贱,百日屡迁随倚伏。只为须求负郭田,使我再干州郡禄!”内心的郁勃悲苦,于兹可见一斑。从“百年郁郁少腾迁”到“水激龙门急如箭”十六韵,写返回长安的第二年秋天,一次奉命出差江南的经过。这次出差的使命不详,行程经吴越,过洞庭,然后返回长安。江南是诗人的故士,长期流落外域,这次能有故国之行,诗人的情绪颇为亢奋,所以情景的描述也特别详尽。“人事谢光阴”到“来访竹林人”十二韵,写从江南急急返回长安之后,母殁,自己也因积劳悲痛成疾,几至不起。接着离职住在长安城东浐水滨家中服丧。“咋夜琴音奏悲调”到“饮气独居怀”十六韵,写自己被诬陷下狱的经过,以及在狱中遭受的迫害和内心的强烈悲愤。“忽闻驿使发关东”到结束四韵,写自己遇赦获释及今后行止打算。全诗到此戛然简止,说明成诗的时间是在获释之际。
和《帝京篇》一样,这首诗也是五、七言交错运用,语言流走多致,音节铿锵和谐,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往往在叙事的基础上加以强烈的感情抒发,以寄发自己的心志与感慨。例如在描述自己怀才不遇、遭际坎坷,不得不四处蓬转梗飘时写道:“垂钓甘成白首翁,负薪何处逢知已?判将运命赋穷道,从来奇舛任西东。不应永弃同刍狗,且复飘摇类转蓬。”蜀中的山水,勾起诗人内心的极度欢悦,于是欢快的情绪也就在字里行间流溢出来:“川平烟雾开,游戏锦城隈。塘高鱼步转。水净雁文回。寻姝入酒肆,访客上琴台。不识金貂重,偏惜玉山颓。”同样,在描述自己无辜絷狱的情事时,则于郁勃之中不自禁地发出愤怒的呼号:“冶长非罪曾缧绁,长孺然灰也经溺。高门有阅不图封,峻笔无闻敛敷妙。”“慎罚宁凭两造辞,严科直挂三章律。邹衍含悲絷燕狱,李斯抱怨拘秦桎。不应白发顿成丝,直为黄沙暗如漆!”凡此种种,是情真意切,写得诚挚感人。[1]
这首诗作于调露元年(679)作者出狱之后。[2]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日:宾王《畴昔》、《帝京》二作,不独富丽华藻,极拔天下之才,而开合曲折,尽神工之致。莫言中晚,即盛唐罕有与敌。歌行长篇绝技,舍两作更何格调可法?
黄家鼎日:铺叙有法,抑扬有韵,借故文辞,写己胸臆,而首尾照应,脉络无爽,岂凑砌堆垛者比。
《诗辩坻》:初唐如《帝京》、《畴昔》、《长安》、《汾阴》等作,非巨匠不办。非徒博丽,即气概充硕,无纪浩之养者,一望却走。唐人无赋,此调可以上敌班、张。盖风神流动,词旨宕逸,即文章属第二义。钟、谭更目为板,独取乔知之《绿珠篇》。此等伎俩,为南唐后主构花中亭子可耳,安知造五凤楼乎!
《唐诗绪笺》:六朝七言古诗,通章尚用平韵转声,七字成句,读未大畅。至此韵则平仄互换,句则三五错综,而又加以开阖,传以神情,宏以风藻,言之体至是大备矣。[3]
骆宾王(626年?—687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大臣、诗人、儒客大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永徽年间,成为道王李元庆文学、武功主簿,迁长安主簿;仪凤三年(678年)担任侍御史,因事下狱,遇赦而出;调露二年(680年)出任临海县丞,坐事免官;光宅元年(684年),跟随英国公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撰写《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下落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空门。
骆宾王诗作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有《骆宾王文集》存于世。清代陈熙晋辑有《骆临海集笺注》。
[1] 骆祥发著 . 骆宾王诗评注 . 北京 : 北京出版社 ,1989-08 . 294 .[2] 任国绪选注 . 初唐四杰诗选 . 西安 :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2-05 . 225 .[3] 陈伯海主编;孙菊园,刘初棠副主编;陈伯海书系主编;朱易安,查清华副主编 . 唐诗汇评 增订本 1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11 . 230 .上一篇:易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