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研究生院
延边大学创建于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较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高校之一。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原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吉林艺术学院延边分院等5所高校的实质性合并,组建了新的延边大学。同年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延边科学技术学院也并入延边大学。建校50多年来,学校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朱德、董必武、胡耀邦、江泽民、李岚清等领导同志先后来该校视察,对该校的发展给予了莫大的关心和支持。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1]
学校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现有6个办学区,占地288.2公顷,总建筑面积约62万平方米,截至2015年3月,延边大学设有21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涵盖了除军事学之外的12个学科门类。配有基础、专业实验室115个,教学实践基地243个,图书馆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阅览席位2834个,图书馆馆藏图书(含电子文献)446万余册,订购网络数据库及平台129种,自建特色数据库3个,1989年以来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2000余种,拥有1个省级出版社,办有《汉语学习》、《东疆学刊》等16类学术刊物,已建成高速校园网。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教职员工2327人,其中专任教师134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19人,占46%;具有硕士学位的571人,占42%;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831人,占62%;聘请了包括杨振宁博士在内的300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担任该校的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7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教指委成员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3个,全国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7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劳动模范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人。获得宝钢教学奖特等奖提名奖1人,优秀奖13人;获得曾宪梓教师奖和霍英东教师奖19人。吉林省省管专家7人、长白山学者4人、特聘教授、首席教授等省部级各类专家、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100余人。该校引进、推荐的1名韩国籍科学家成功入选第二批“外专”。
截至2021年3月,学校现有朝鲜·韩国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寒区肉牛科技创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50余个学科平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有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等省部级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100余人;有学术学位博士生导师154人、交叉学科硕士生导师108人、学术学位硕士生735导师人、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635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501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18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429人、专业学位研究生2164人。[1]
国家级教学名师:蔡美花
省级教学名师:向开明、李春玉、孟繁平、金虎雄
学校现有8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1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5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4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5个。现有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5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涵盖了军事学以外的12个学科门类。建立了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权层次,学术型与专业型、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行的研究生培养类型,形成了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传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文理工农医等学科协同发展的研究生培养体系。[1]
博士后流动站:
基础医学、化学、世界史、外国语言文学院士工作站:
吉林省长白山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院士工作站国家级重点学科:
亚非语言文学省级重点学科(名单不全):
世界经济、内科学、药物化学、现代汉语、动物营养、朝鲜语言文学、国别史(朝鲜史)、有机化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民族学、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化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物理、化学、地理学、作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法律硕士、翻译硕士、教育硕士、体育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临床医学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艺术硕士学校充分利用东北亚金三角的特殊地缘、人缘等优势,积极开展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7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每年都有计划地选派研究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和攻读学位。学校与29个国家和2个地区(香港,台湾)的276所院校和科研机构或国际学术组织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与韩国延世大学等6所院校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双重学位机制。
学校重视研究生的科研活动,每年坚持举办“研究生学术活动月”,每年从硕士毕业生评选出10-12篇优秀学位论文予以重奖,在研究生的“三星奖学金”、“成宝奖学金”、“林民镐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的评定中都以发表学术论文等科研活动作为重要参考。
学科建设与学位办公室
1、全校学科建设规划
2、国家级、省级、校级重点学科管理
3、学科类项目申报
4、“对口支援”相关事宜
5、“省部共建”相关事宜
6、学位点申报
7、学位点评估
研究生培养办公室
1、负责制定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及改革措施工作;
2、负责组织制定(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工作;
3、负责新生学籍注册、在校生学年注册,及毕业生学历电子注册工作;
4、负责预计毕业研究生图像信息采集工作;
5、负责每学期教学计划的审核;
6、负责研究生公共课排课、考场安排工作;
7、负责组织研究生选课、成绩录入等研究生教务系统相关工作;
8、负责研究生公共课选修、免修及重修手续的办理工作;
9、负责研究生国内高校进修选派工作;
10、负责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查工作;
11、负责研究生教学工作量统计和审核工作;
12、负责“知名学者讲坛”计划及实施工作;
13、负责研究生毕业证明、成绩证明及预计毕业证明的办理工作;
招生办公室
1、攻读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制定;
2、各类研究生的报名、录取工作及各类研究生专业目录编制工作;
3、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及考核工作;
4、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相关工作。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全校各部门、广大师生员工,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丁灵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