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的沸点是多少度
油的沸点是多少度
食用油的沸点一般都在200℃以上,其中菜籽油的沸点为335℃、豆油的沸点为257℃、玉米油的沸点为246℃、芝麻油的沸点为215℃。食用油是烹饪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其分为动物油和植物油两种,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
油的沸点是多少度?
虽然食用油分为动物油和植物油两种,但生活中植物油的食用更加普遍。一般情况下食用油的沸点一般在200℃以上,根据不同类型的油其沸点也有所不同,其中菜籽油的沸点为335℃、豆油的沸点为257℃、玉米油的沸点为246℃、芝麻油的沸点为215℃。
大家都知道,水的沸点一般为100℃,而油脂的沸点相对于水会高很多,在烹饪过程中,用油脂作为传热媒介的应用非常广泛,食用油在加热之后可以加快烹调的速度,并且缩短食物的烹调时间,让食材保持鲜嫩。
使用油的注意事项
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油我们的体内会缺乏维生素以及必需的脂肪酸,影响身体健康,所以适量的摄入动物油或者植物油都是对身体有益的。同时不建议长期只食用那个单一品种的油,要几种油交替搭配食用。
食用油的沸点是多少度(吃)
作为一个吃货,如果被别人鄙视,你可以这样解释:喜欢美食,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
还有一点,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不论是吃饭还是做饭,都是跟物理紧密联系的!
不信看过来,这些跟“吃”有关的物理知识,你吃过多少?
炸鸡排为何疏松多孔?鸡排、鸡米花等在下油锅之前,是要在表面沾水、淀粉以及蛋液,最后还要拍上一层面包糠。因为水的沸点远远低于热油的温度(180摄氏度左右),所以鸡排周围的水分在热油里面迅速沸腾,形成的气泡撑起了蛋液、面包糠等食材,因此整个鸡排的外层是疏松多孔的。
(相关物理知识:物态变化)煮饺子时,饺子为什么会上浮?自己动手煮过饺子的人肯定知道,饺子最开始是沉在水底的,但是煮一端时间后会浮起来。 在物理上,可以用物体密度和热膨胀的知识来解释。生饺子的密度是大于水的,但是在热水里煮过一段时间之后,饺子内部的气体和面团内部的气体会因为受热而膨胀,膨胀之后的饺子的整体密度小于水后,它受到浮力就会变大从而上浮!
(相关物理知识:质量与密度)微波炉热的菜为什么不好吃?在这个快餐时代,忙碌的吃货们可能喜欢用微波炉加热食物,但是加热时间把控不好就会使得食物变得很难吃。微波炉的工作原理是:微波炉利用其内部的磁控管,将电能转变成微波,微波穿透食物并且使得食物中的极性分子(如水、蛋白质、糖等)在高频磁场中发生震动, 分子间相互碰撞、 磨擦而产生热能,结果导致食物被加热。
微波炉用于加热清蒸、煮之类的菜还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对加热炒菜、煎炸之类的菜就不适合了。因为微波加热时容易导致事物内部水分流失和蛋白质分子被破坏,最终的口感会特别的差!
吃冰棍为什么容易“粘”上炎热的天气马上就要到了,很多吃货们对冷饮冷食情有独钟,特别喜欢凉爽一“夏”的感觉~但是刚从冷冻室里取出的冰棍,直接吃的话特别容易“粘”到舌头上!这是因为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一般在-18℃左右,刚取出的冰棍,其温度低于水的凝固点(0摄氏度)很多,所以湿润的舌头一旦碰到冰棍,舌尖的水分会迅速散失热量而结冰,最终舌头和冰棍就被“冻”在一起啦!
(相关物理知识:物态变化)为什么有的刀上有大孔?吃货有两种,一种是只吃不会做,另一种是有会做又会吃。切菜切肉的大厨们,不知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件事,有的刀上边是孔的。中国传统菜刀上面的洞,它的存在只是用来方面把刀挂起来。但是有的刀的刀刃附近也有洞?这个怎么解释?刀刃旁边的孔是透气孔,在切菜的时候,片状的食材和刀刃之间没有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容易紧紧地粘在刀上,阻力很大而且不容易脱落。透气孔的存在可以使得空气会进入菜片和刀之间形成一隔层,避免大气压将菜片直接压紧在刀上面增大切菜阻力,同时菜片和刀之间的空气可使菜片脱落而不沾刀。
(相关物理知识:大气压强)倒油之前为什么锅要干?很多吃货不会做饭,是源于对炒锅的恐惧,最怕的就是热油从锅里崩出来烫伤皮肤! 实际上每一位合格的小厨都知道,炒菜下油前要保证锅里没有一点水。水的沸点是100℃左右,而一般植物油的沸点是200℃以上。如果油下锅时锅里面有水,那么密度较大的水会隐藏在油层之下。随着锅的升温,底层的水分会首先沸腾,而且容易在油层里面“炸裂”崩出,而滚烫的油如果落到皮肤上,是很危险的哦!所以下油之前,一定要先打开火把锅里面的水蒸发掉。
少量水滴入特别热的锅,为什么不会迅速沸腾?
上文说到了,一般在炒菜之前要先把锅热一下把水分蒸发掉,但是如果给空锅加热过度,就会发生下列的现象——在锅里面滴几滴水,会发现水不会在锅里迅速的汽化,而是像滴在荷叶上一样滚来滚去,外观也很完整。这就是所谓的“爆炒水珠”,是一种特殊的热学现象——莱顿弗罗斯效应。
水在接触炙热的铁勺后,水滴底部立即形成一层水蒸气,把水珠与铁表面隔开,就使得水滴悬浮起来,悬浮起来的水滴暂时不能吸收更多的热量,减慢了汽化速度。产生这种现象的条件是,灼热的固体的温度要比液体沸点高100℃左右。所以如果铁锅的温度在100℃~200℃之间,这种现象就不会发生了。
据传说,一些有经验的大厨只需要在烧热的锅上滴几滴水,就可以估测空锅的温度高低,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相关物理知识:物态变化& 莱顿弗洛斯特现象)高压锅煮排骨,为什么煮的又快又好吃?炖排骨,是是一种高营养的食物,肉质鲜嫩、汤汁鲜香、十分美味。但是排骨作为一种不宜熟的食物,不像瘦肉或五花肉那样炒一炒就能吃,但是用普通的锅来炖往往要花很长时间,这时候高压锅就能派上用场了。高压锅的原理是: 水的沸点受气压影响很大,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在高压锅的密闭空间内,水受热蒸发产生的水蒸气不能扩散到空气中,只能保留在高压锅内,就使高压锅内部的气压高于1个大气压,也使水要在高于100℃时才沸腾。这样高压锅内部就形成高温高压的环境,饭就容易很快做熟了,并且相当酥烂。
(相关物理知识:物态变化&大气压强)为什么蒸汽比热水烫人更厉害?吃货们大多会有这样的经历,在掀开锅盖的一刹那,被“蒸汽”给烫到了,并且相当痛苦。有经验的人们肯定知道,相同温度的气态的水比液态水的能量更高。也就是说,如果被100℃的水蒸气烫到,其伤害程度远比100℃的液态水大。这是因为温度高的水蒸气在与皮肤接触时,一方面可以通过直接热传递把热量传给皮肤,最重要的是水蒸气还会发生液化变为液态水,这个过程更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心急吃热豆腐的吃货们,千万不要被高温蒸汽烫到哟!
(相关物理知识:物态变化)水淀粉,为什么水加少了就会很硬?懂厨艺的人对“勾芡”这个词肯定不陌生,把少量的淀粉和水混合就能做出水淀粉用于炒菜时勾芡。但是如果一不小心在水里加了很多淀粉,搅动起来就会有这样的感受,慢慢搅能看到水淀粉是可以流动的,用力快速搅动时会感觉水淀粉会变得很“坚硬”!
这种“水淀粉”,实际是一种“胀塑性流体”(或者说“剪切增稠流体”),属于非牛顿流体的一种。
所谓的胀塑性流体,它的最大特点是:黏度随着剪切速率增大而增大。简单来说就是,搅拌越快,这种流体就会越黏、甚至无比坚硬!
这种胀流性非牛顿流体的“剪切增稠”的特性,可以用作液体防弹衣的材料,超级酷。有图为证——子弹打不穿
(相关物理知识:流变学与非牛顿流体)点击下方了解更多下载-众望教育出品的包学习APP,内有初高中海量学习资源、超全考试攻略,让知识更加直观灵动,为学习生活保驾护航~
上一篇:洗衣标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