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伐尔
赖伐尔
1942年7月16日,处于纳粹当局控制下的法国警方发动大规模行动,逮捕巴黎市内的近万名犹太人,并将他们送往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死亡集中营。二战结束后,法国政府一直拒绝对犹太人道歉。直到半世纪后,时任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才代表法国政府向犹太人致歉。
自1940年占领法国后,纳粹德国当局一直在盘算着如何有计划地将法国境内的犹太人转移到集中营内屠杀。尽管此前法国政府一直没有进行人口普查工作,但是在德军的命令下,法国警察很快就完成了针对巴黎附近,约15万名犹太人的身份登记工作。掌握了这些充分的“证据”之后,法国警察把这些人口资料统统都被转交给当地的盖世太保,用于处理“犹太人问题”。
在德国人的策划下,法国警察于1942年7月16日,在巴黎地区展开代号为“春风行动”的大规模抓捕行动。在协助纳粹策划的过程中,维希法国政府的一些官员们表现得非常活跃,最抢眼就是在希特勒支持下当上总理的皮埃尔·赖伐尔。根据著名“纳粹猎人”泽格·克莱斯菲尔德的记述,维希法国的官员们是如此的“热情”,以至于在纳粹分子还没有提出要求,他们就先自行出动,一个个把这些犹太儿童关押起来!
根据当时法国警方的统计,共有13152名犹太人在这场行动被逮捕,其中包括了4051名儿童和5802名女性。犹太人落入警方手里时,只能带上一条毯子、一件毛衣、一双鞋子和两件衬衫。在他们之中,大多数人永远地和家人生死两隔。
被法国警方逮捕后,这些犹太人首先被集中到巴黎市内的冬季市内自行车运动赛场内。这里距离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并不远,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时曾经作为运动场馆使用。在纳粹占领这个不设防的首都后不久,这里便被用作监狱使用。体育场顶端是一个玻璃屋顶,已经被涂成深蓝色以防备盟军空袭。在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警察赶进体育场之内之后,所有的门窗都被封死,以防逃跑。
当时正值酷暑,灼热的阳光直射入运动场,加上数以万计被俘犹太人的热量,空气又无法自由流通,整个运动场变成了一个可怕的蒸笼,每一个人都汗流浃背,苦不堪言。更令人无法忍受的是,运动场内原本有十个卫生间,但其中五个的窗户能够通往室外,为避免犹太人逃跑而被封死了门口;另外五个的下水道则被堵了个严严实实。
如此一个灼热、恶臭的监狱,犹太人们在中间煎熬了几乎一个星期。在这中间,只有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为他们带来了食物和水,另外场馆内有一个堪用的水龙头可以稍稍缓解酷热。任何试图逃跑的人都会被当场击毙,有的犹太人苦不堪言,干脆直接了解自己的生命。
五天之后,疲惫不堪的犹太人被带出体育场,呼吸到了新鲜凉爽的空气。他们不知道的是,等待着他们的是另一个地狱——奥斯维辛集中营。
根据统计,仅在1942年中有42000名法国犹太人被运送至各个德国集中营。他们之中,只有811人幸运地存活到战争结束。二战结束后,多位与逮捕犹太人行动相关联的维希法国官员被法国政府送上法庭受审。
作为傀儡政府首脑,维希政府总理皮埃尔·赖伐尔第一个站在法庭之上。他的第一道辩护便是自己当初被迫牺牲外国的犹太人来保护法国人。法庭上当即闹翻了天,有中立陪审员甚至破口大骂,要让他“尝尝一打子弹的滋味”。赖伐尔知道自己罪不可赦,在被判处死刑后服用氰化钾自杀。不过,盟军发现之后竭尽全力将其救活,再在九天之后执行枪决。
然而,作为事件的主要责任方,法国政府却一直拒绝向被害的犹太人道歉。直到1995年,时任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才承认了法国在犹太人大屠杀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为此向犹太人致歉。
德国vs法国历史战绩(历史上的法国)
德军发动“闪电战”,法国官民大逃亡开始敦刻尔克溃退之后,雷诺再次改组政府。达拉第被彻底赶出政府,但他强烈抗议并声言自己“问心无愧”。刚刚升任“临时”准将(brigadier general )并以筹办机械化部队而闻名的主战派人物戴高乐则被任命为国防部次长。失败主义情绪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国防部次长戴高乐
总司令魏刚不断地将法军战败的消息送到雷诺办公室,而且还从政治高度对之作出总结:“我们正在为20年的说谎和政治煽动付出代价”。在军事会议上,“精力旺盛”、“仪表堂堂”的贝当经常是一言不发,有时甚至趴在桌上闭目养神。
也就是在这几天,德国军队横扫法国北部,一部分德军进抵西南方的比斯开湾(Biscaye ),另有一部分德军从法国内部向东推进并占领了马其诺防线,还有大批德军则沿中线向南挺进。
马其诺防线被德军占领
1940年6月10日,对希特勒的前途抱有十足信心的墨索里尼(Mussolini ,1883—1945)也代表意大利对法国宣战。由于巴黎随时都有可能沦陷,政府于是决定向南撤退,由此引发一场壮观而凄惨的官民大逃亡。
墨索里尼
平民的大逃亡从1940年5月德军发动“闪电战”时即已开始,法国东北部的200万居民和法国北侧的200万比利时人在德军的战火威胁下纷纷南逃。法国政府作出南迁决定之后,拥有500多万人口的巴黎立即乱作一团,大约有400多万人挤出了水泄不通的城门。
因此,法国大地上一时间出现了一支大约800万人的逃难大军,他们并无明确的目的地,只知向南跑可以保命。为了减少累赘,有的医院干脆弄死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危重病人。在逃难过程中,平民们不时遭到德军飞机的轰炸和扫射,夹杂在难民中的散兵游勇有时向德军开枪还击,但却遭到群众的责骂:“抵抗有什么用?到处都是卖国贼。
德军飞机的轰炸和扫射
不惹德国人还可能少挨炸呢。”时任内政部长的主战派芒代尔(Mandel ,1885—1944)慨叹道:“没有人愿意作战,整个法兰西民族都瓦解了。
法国政府的南逃历程开启与法国的沦丧1940年6月10日晚,法国政府开始了南逃历程,第二天到达卢瓦尔河畔的城市图尔(Tours )。在这里,贝当和魏刚继续要求“已经走到尽头”的法国立即停战。雷诺则建议将政府迁至北非继续领导抗战,但遭到魏刚等人的强烈反对。
魏刚
6月14日,眼看图尔不保的政府又迁到波尔多。安顿下来之后,战和之争终于有了结果。在此期间,曾多次出任总理、如今身为参议院议员的赖伐尔作了大量准备将第三共和国“唾弃”掉的密谋工作。
当时,许多人都被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弄得手足无措、心神不定,然而,赖伐尔却是“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6月16日,主张抗战的雷诺被迫辞去总理职务,以贝当为首的停战派当天晚上便组成自己的新政府,84岁高龄的贝当由此成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后一任总理。
总理贝当
停战谈判尚未开始,德军仍在向南逼近,因此,两院议长提议还是要将政府迁往北非,但贝当和魏刚坚持要和法兰西“生死与共”。最终的妥协方案是:贝当和魏刚等人留在本土,总统、议长、部长及部分议员则迁往北非。
6月21日,包括达拉第、芒代尔以及孟戴斯-弗朗斯(Mendes -France ,1907—1982)在内的27名议员(其中众议员26名,参议员1名)乘坐“马西利亚号”(Massilia.)轮船离开波尔多,6月24日抵达摩洛哥港口城市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 ),但未及上岸便在贝当政府的安排下过上了囚禁生活,其罪名是“叛国”;后来,芒代尔等人被维希政府的保安队杀害,孟戴斯-弗朗斯等人则成功出逃。
孟戴斯-弗朗斯
总统、两院议长、部长和部分参议员原本计划转道另一港口开赴北非,但被贝当政府阻止。赖伐尔曾带领一帮人向总统勒布伦发起讨伐:“你一定不能走,我们不会允许一个继续在北非进行一场已经无法打下去的战争的政府对我们进行欺骗。
赖伐尔
曾经在律师界混迹多年的赖伐尔对总统的“挽留”还有另一层特殊用意,他说:“共和国总统掌管着公章,他一走就把政府也带走了。
法德 在贡比涅签订停战协定扣住了“政府公章”,贝当政府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执行公务了,其要务主要有两件:一是对德停战,二是了结议会共和制。新政府成立的当天晚上,贝当即派人向希特勒政府转达法国政府的停战意向。第二天中午,即1940年6月17日,贝当在波尔多发表广播讲话,要求全国军民“必须停止战斗”。
贝当发表讲话
等到希特勒答应停战之后,包括魏刚和副总理肖当等在内的军政要员却没有一人愿意去接受他们盼望已久的停战条款。无奈之下,贝当任命某集团军司令翁齐格将军(Huntziger ,1880—1941,后任维希政府陆军部长,1941年死于飞机失事)前去“领旨”。
1940年6月22日,法国代表团与希特勒德国在巴黎东北的贡比涅签订停战协定。这一地点是由希特勒亲自选定的,而且他还派人将一战时法国元帅福煦的专用卧铺车厢从展览馆拉出来作为签订停战协定的历史见证。
贡比涅签订停战协定
1940年6月25日,停战协定正式生效,法国一分为二,北部为德国控制下的“占领区”(Zone occu -pee,约占法国领土的3/5);南部为“自由区”(Zonelibre ),法国政府可以在这里行使“适当的”政府职能。也就是在这一天,贝当向全国人民宣布:“新秩序已经开始”。
维希政权成立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覆灭实现“和平”之后,贝当即着手“对法国的政体进行改革”。为了给自己留有回旋余地,贝当相中了他虽然不喜欢却感觉有用的赖伐尔,而用贝当的话说,赖伐尔也是“死皮赖脸地缠住”他,向他要官做。
贝当
1940年6月26日,刚被擢升为国务部长的赖伐尔发表讲话:不能由议会治理国家,必须修改宪法,废除现行的政治体制,向纳粹德国看齐,以便取得希特勒的认同。由于波尔多已划入德国“占领区”,因此贝当政府于1940年7月1日辗转迁到法国中部的温泉胜地维希(Vichy )。
到了维希之后,赖伐尔立即拟定出一套法律草案,其中规定,制宪权、立法权和行政权统归贝当一人行使。赖伐尔还走门串户,力劝议员们对法律草案投赞成票。他还让人暗中放风:“白天不投赞成票,晚上就不可能睡在自己床上。
赖伐尔发表讲话
1940年7月10日,两院联席会议对政府提交的改制草案进行表决,在666名与会议员中,569人支持,80人反对(其中62人为激进党和社会党成员),17人弃权。不顾性命安危而毅然投出反对票的80位斗士议员后来被称为“维希80人”(the Vichy 80,法文“le vote des quatre -vingts a vichy ”,意为“80位议员在维希的抉择”)并被共和派奉为英雄。
赖伐尔会议致词
不过,他们的抗争并未能够改变共和国的命运,根据投票结果,存在了70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就此被“合法”地“割断了喉咙”。赖伐尔为这次历史性会议致了闭幕词:“我以贝当元帅的名义,为了法国而感谢你们!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承认这一事实,以戴高乐为首的反对派认为,不论从程序上看,还是从法定的最低与会人数上说,7月10日参、众两院联席会议所作的表决都不合法,共和国一直存在着,维希政权的一切法令均属无效。
上一篇:电信摄像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