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心悸是什么意思
心悸是什么原因
3、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悸的症状
劳累后心悸指患者进行体力劳动,体力消耗后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
心悸的中医治疗
1、分清虚实
虚者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之类。
临床上一般心悸见有神疲、乏力、脉虚者,为心气虚。见有头晕、色淡、脉细者,为心血虚。
气虚基础上出现畏寒肢冷、面白者为阳虚。
血虚基础上出现少寐多梦、五心烦热、脉细数者为阴虚。
舌紫斑、隐青,脉涩或结代者,多夹瘀。
脘腹痞满,舌苔厚腻,脉滑者,多夹痰。临床常虚实夹杂,要仔细辨别。
2、辨惊悸、怔忡
惊悸多因外因所致,因惊而悸,怔忡多内因而成,外无所惊。
惊悸发作有时,持续时间较短,病情较轻,为心之用病,治疗较易。怔忡自觉心中惕提,动悸不安,稍劳即发,发作无时,持续时间较长,病情较重,多为心之体病,治疗较难。
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惊悸日久,可以导致怔忡,怔忡可以因惊而加重。
3、详辨脉象变化
脉搏的节律异常为本病的特征性征象,故尚虚辨脉象,如脉率快速型心悸,可有一息六至之数脉,一息七至之疾脉,一息八至之极脉,一息九至之脱脉,一息十至以上之浮合脉。
脉率过缓型心悸,可见一息四至之缓脉,一息三至之迟脉,一息二至之损脉,一息一至之败脉,两息一至之夺精脉。
脉率不整型心悸,脉象可见有数时一止,止无定数之促脉。缓时一止,止无定数之结脉。
脉来代,几至一止之代脉,或见脉象乍疏乍数,忽强忽弱。临床应结合病史、症状,推断脉症从舍。
一般认为,若脉呈数、促而沉细、微细,伴有面浮肢肿,动则气短,形寒肢冷,舌淡者,为虚寒之象。
脉见迟、结、代者,一般多属虚寒,其中结脉表示气血凝滞,代脉常由元气虚衰,脉气衰微所致。
凡久病体虚而脉象见弦滑搏指者为逆,病情重笃而脉象见散乱模糊者为病危之象。
4、结合辨病辨证
对心悸的临床辨证应结合引起心悸原发疾病的诊断,以提高辨证准确性,如功能性心律失常所引起的心悸,常表现为心率快速型心悸,多属心虚胆怯,心神动摇。
冠心病心悸,多为阳虚血瘀,或由痰瘀交阻而致。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悸,初起多为风温干犯肺卫,继之热毒逆犯于心,随后呈气阴两虚,瘀阻络脉证。
风心病引起的心悸,多由风湿热邪杂至,合而为痹,痹阻心脉所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由心阳不振,心搏无力所致。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所引起的心悸,则虚实兼夹为患,多心肾阳虚为本,水饮内停为标。
心悸的预防与调理
情志调畅,饮食有节及避免外感六淫邪气,增强体质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积极治疗胸痹心痛、痰饮、肺胀、喘证及痹病等,对预防和治疗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1、可以适当练习八段锦中“摇头摆尾去心火”和五禽戏的“猿戏”以及24节气导引养生“夏季节气的动作”。
2、不宜过度劳累,生活尽量规律。
3、心悸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积极配合坚持治疗,坚定信心,有助于康复。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
4、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
5、轻证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重症心悸应卧床休息,还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先兆,做好急救准备。
上一篇:微波炉置物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