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的文言文意思
于的文言文意思
于
yú
【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go〗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取〖take〗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如好像〖look〗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又如:于何(如何)
于
於
yú
【介】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in,at,etc。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欧阳修《归田录》
又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for,etc。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from〗。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by〗
不拘于时。——唐·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than〗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to,etc。〗。如:荣誉归于教练
表示相对的位置〖in〗。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姓
于
yú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又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於”
另见yū
于字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于"字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么1、如:汉 高堂生《仪礼·士昏礼》:婿立于门外。
2、意思是女婿站在门外。
3、如:生于某年、舟行于海、生于斯,长于斯。
4、如:春秋 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
5、意思是民生不容易,马上就要大祸临头,千万不能放松警惕。
6、如:《诗经·邶风·泉水》: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7、意思是对于我故乡卫国的怀念,没有一天不在想的。
8、如:西汉 刘安《淮南子·原道》:以恬养性,以漠处神,则入于天门。
9、意思是以恬静养性,以淡漠修神,就可以到天门。
10、如:春秋 孔子《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意思是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古文中“于”的意思于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很多,有时候和“之”有相同的意思;看情况也可翻译成在、中、向、到、自、从、跟、对、对于、给、由于等。
例如: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于”在文言文里的意思是什么1、(一)介词。
2、1.在,从,到
3、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4、(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5、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6、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前一个“于”:从)(《劝学》)
8、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9、(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2.“在……方面”“从……中”
11、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于的文言文意思2、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
3、本义:超过)
4、往;去〖go〗
5、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6、——《诗·周南·桃夭》。
7、毛传:“于,往也。
9、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10、——《书·大诰》
11、取〖take〗
上一篇:跳舞机怎么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