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服饰特点
满族服饰特点
满族的服饰是我们很多人都比较熟悉的,但是我们所谓的熟悉一般都是从影视剧里面认识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人们的服饰、着装都慢慢的改变。那么,对于满族的一些服饰文化我们都不太了解。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看看汉族的服饰文化吧!
阶级等级的消除
清王朝的一般官员上朝时要穿补服,体现了文官武将的等级差别。补服就是在前后心处补一块有多处纹式的外褂,补子又分为圆补和方补,在补子上饰以各种鸟兽图案作为品级的徽识,清朝《会典》规定补服图案文武官员官阶不同。现代服饰中,补子则没有了阶级意义,演变成补花图案,成为现代中式服装元素。
“龙、凤”图案表现了帝、王、后、妃至高无上的尊荣,在清朝时期,只有帝王与帝后的衣服上方可以绣上龙凤图案。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龙、凤”图案已没有了阶级等级的限制,现代人认为龙凤是富贵权利的象征,所以现代中式服装中的团花图案题材很多还沿用龙凤图案,寄托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
中西结合
现代西方服饰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着装观念和方式,中西合璧成为后现代主义的服饰文化特征,不是单纯地再现,主要是对沿袭的满族服饰的分解并与现代西方服饰元素重新组合,总体风貌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构造基础之上,将传统的代表中国的满族服饰元素巧妙地和现代西式服装造型相结合,体现适体、简洁、轻松、自由的风格。
所谓现代中式服装设计主要从造型、面料、款式、色彩、装饰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良。国内设计中比较成功的几个品牌既有时尚性又能展示浓郁的中国特色,具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国外的几个品牌设计师也曾运用这种设计手法设计了很多成功的作品;在其所做的设计中大量运用了龙的图案和中国旗袍的造型并巧妙融入时尚气息,创造出典雅而前卫的新旗袍样式;还有很多设计设计充分运用立领、扣袢系结等,结合时尚元素设计的服装华贵、自由、洒脱而又前卫。
目前。中式服装不但在中国流行,而且在世界上受到各国、各民族妇女们的欢迎,这是满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和世界服饰文化的一大贡献。设计师要在文化精神的层面上把握东方文化的精神理念防止符号化、表面化地组合中国满族服饰元素,比较东西方差异,提高知识修养和对文化历史的了解能力,使中国元素与现代流行和国际风格完美结合。
总之,满族服饰与现代中式服饰一脉相承,如果说满族服饰是工笔画,那么现代中式服装就是写意画。满族服饰对于中国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努力搜集和弘扬满族的服饰文化,把中国的民族服饰文化发扬光大。
满族服饰来历和特色
旗袍满语为“衣介”,也就是长袍的意思,是满族最有特色的服装。男子的旗袍是无领的或者是圆领、捻襟、窄袖、也称箭袖或马蹄袖扣绊、下部两面或四面开衩、束带。箭袖或马蹄袖,平时挽起,冬季打猎或作战时放下,覆盖手背,用以御寒,后来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开衩本是为了上、下马的方便,后成了区分等级的标志。
腰带是满族男子服饰中非常必要的,腰带上挂有各种装饰物件,常见的是玉佩和香荷包等。
满族服饰来历和特色
满族服饰比较有传统特色,主要分四部分:
帽饰:满族女人无帽,男人有帽,分礼帽、便帽、风帽、毡帽、坤秋帽(女子冬季御寒)
服饰:主要有四种形式:旗袍(即长袍)、马褂、坎肩、套裤。旗袍不分季节,男女均可以穿。马褂则为有身份地位的富裕男人在春秋、冬季时穿着。坎肩是女人的外套衣。套裤是无裤腰的棉裤筒,以两条背带固定,多为老年妇女冷天的穿着。满族人穿长裤与其它民族不同的是必须扎系的腿带,以便出行。
鞋饰:男人的鞋为布底纳绑,鞋脸镶嵌双皮条。冬天穿猪皮或牛皮靴,年迈老人多数穿高腰毡鞋。女人穿鞋下窄上宽、鞋脸尖端突出上翅、两侧绿花、形似小船的木底高桩鞋。具体有马蹄底鞋、花盆底鞋、平底鞋、方头鞋、尖头鞋
佩饰:满族人佩带的饰品分骨饰、石饰、珠饰、金银饰等。选戴哪一种首饰要根据地位身份,一般说首饰的好坏可以看出地位的高低、家庭的贫富。
满族服饰来历和特色
是因为满族在其民族形成过程中一种长期生活积淀而形成的结果,满族服饰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点和民族性格的神韵,这是它有着鲜明的历史特点,历史给它留下的深深痕迹。男士满族服饰的特点:衣服基本上是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女士满族服饰特点: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服装多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有的将旗袍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
上一篇:什么漫画
下一篇:没有了